脑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53岁脑梗放了支架,以后脑中风概率大吗本
TUhjnbcbe - 2022/11/27 21:46:00

53岁就因为心梗做了支架手术,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是比较严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5年内再次发生脑梗中风的几率有多大?基于支架术后对于心脑血管健康重视程度不同,进一步发生脑血管急性事件的风险概率,也会大不相同。

对于出现心梗,需要进行支架手术的问题,不用多做评估,当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风险患者,但是不是极高危风险患者,相比尚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其心脑血管的风险当然是更高的,但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要比我们就和自己比。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属于极高危,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会出现脑梗、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血管事件呢?其实并不是的,了解我们的具体风险情况,结合各种风险因素,做好心脑血管风险的积极控制,就能够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再次出现急性事件的发生几率。

因此,既然是已经出现心梗,做了支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评估哪些因素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或导致进一步可能出现脑血管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通过合理的手段去积极的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尽量的减少出现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积极做好生活调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来说,生活上的健康调理干预是基础。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能量过剩;结合自身身体情况,合理进行运动锻炼并长期坚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保持平和心态等方面的生活调理,都是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这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是最安全,健康获益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式,值得我们终身坚持。

除了要注意生活上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以外,也要注意避免脑卒中的一些生活诱因,比如突然的暴怒生气,比如过度的猛然用力,比如便秘的用力排便,比如突然的冷热刺激(如夏季冲冷水澡)等,都应该尽量的注意,尽量的减少这些诱因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做好相关慢病的积极控制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对于已经有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朋友,想要进一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风险,就一定要进一步地做好三高的控制。

三高的加强控制,当然是越早越好,但即使没有尽早的进行控制,但在意识到风险之后,任何时候加强控制都是可以的。生活调理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下来的,就要通过长期的合理用药来控制,对于三高的控制指标简单介绍一下,通常情况下,对于53岁的中老年朋友,有高血压问题的血压最好能够控制在/80以下,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最好控制在7.0%以下,而对于血脂的控制,要求则更加严格,通常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严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控制好血脂水平,能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二次发病风险。

服药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用药方面来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说的血脂控制,血脂严格控制达标,是做好二级预防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抗血小板药物的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都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常见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抵抗血小板的聚集,一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时,这些抵抗血小板的药物,就能够减少形成血栓的几率,减少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风险的朋友,还应该评估自身的心脏健康情况,如果有心律失常,房颤等问题的朋友,除了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的脑梗以外,也要注意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除了要要控制好心率,避免房颤发生以外,有时也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来抑制血液凝集,减少心源性栓子形成的几率。

而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过程中,还有个风险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一定要评估好脑动脉硬化程度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这些药物虽然能够减少脑梗的发生几率,但却会加大出血的几率,如何做好这两方面的平衡,就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了,因此,通常这些药物如何用,用多大剂量,服用多长时间等等,都一定要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后再确定,切勿私自用药,造成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1
查看完整版本: 53岁脑梗放了支架,以后脑中风概率大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