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血压杂志》的中国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分析表明,父母患有动脉硬化是孩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显示,如果父亲、母亲存在动脉硬化,子代出现动脉硬化的风险分别增加50%、70%。换句话说,如果父母存在动脉硬化,孩子出现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也较高。以往大家不会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遗传病,但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风险相当高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前防范动脉粥样硬化呢?
动脉粥样硬化会遗传?这乍一听有点危言耸听,但在临床上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广州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平东表示,在门诊时,很多病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一打听,家里的父母几乎也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原因未明的动脉硬化遗传疾病。当然,家族史只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长时间高盐饮食、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喝酒、年龄、性别等因素。另外,很多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没有症状就不用管它。对此,*平东表示,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就是在血管壁形成了斑块,而斑块是非常容易破裂的。斑块破裂以后会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的阻塞,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中风,同时可以出现肾动脉狭窄,或者是下肢动脉的狭窄,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平东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进行性加重的疾病,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当疾病进展到70%以后才会出现症状。特别是出现下面的5大症状,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到了需要药物干预的程度了。
1.经常腿抽筋。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导致小腿肌肉麻木、疼痛甚至痉挛。
2.腿疼发冷。患者会出现下肢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等症状。
3.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感。
4.不明原因的耳鸣眩晕。内耳血液供应因动脉硬化、狭窄而缺血,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就会出现。
5.黑眼珠有老年环。因此,想要及早发现自己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医院做B超检查看一下外周血管的情况,也可以做冠脉CT检查斑块厚度。
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后,一定要注意治疗,防止以后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平东表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包括基础药物治疗、饮食习惯改变,以及介入和外科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减少动物蛋白摄入,减少富含胆固醇、脂肪食物摄入,同时应该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脂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还包括抗凝药物治疗,祛聚的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的应用。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出现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则需要介入治疗。在预防上,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平时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食用太过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并且要注意戒烟、忌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同时,要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如跑步、爬山、散步、打太极拳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避免劳累、熬夜。
来源:老人报
记者:张洵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