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致死、致残率高。无论是冠心病还是脑卒中,其实质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一定阶段,动脉就会逐渐硬化,这是一种退行性的不可避免地改变,俗称“老化”,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是每个人的动脉硬化的进程不一样,有些人出现得早,有些人出现得晚;有些人硬化的速度快,而有些人就会慢。因此,对于动脉硬化疾病的防治还是有意义的,可以让“老化”来得更晚些。
一、警惕动脉硬化的征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症状预示着动脉硬化的可能。人体的动脉遍布全身,因此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表现在全身各个系统。
1、脑:脑部动脉硬化严重,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头胀、头部有紧箍感、压榨感,耳鸣、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神经衰弱的表现。严重者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塞。
2、心:心脏动脉硬化严重,就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3、肾:肾脏动脉硬化严重,就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表现为水肿,早期表现为眼睑、颜面部水肿,逐渐发展为周身水肿。
4、眼:眼动脉硬化严重,就会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5、四肢:外周动脉硬化严重,出现走路不稳、步态僵硬、缓慢,要考虑下肢动脉硬化的可能。
6、全身:有些动脉硬化会导致全身性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比如搔抓后皮肤容易出现划痕、手脚冰凉、全身或局部容易出汗、头发早白、早秃等。
有上述这些症状表现都有可能是动脉硬化引起,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医院检查,由医生根据各项指标和体征来综合判断。
二、六大措施预防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疾病的治疗比预防更加重要。预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以下六大预防措施。
1、饮食合理
提倡食用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但是低脂、低胆固醇不等于无脂肪、无胆固醇,饮食合理并不代表一点都不吃脂肪。
2、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力及体育活动会消耗体内过剩的营养,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有利于控制体重增加。尤其从事脑力劳动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也会加速动脉硬化。
3、劳逸结合
生活和工作都要有规律,不要过度紧张和劳累。
4、戒烟限酒
喝酒越少越好,最好不要喝酒。那些“适量喝酒有益心血管健康”的主张,都被近些年来的研究证明是弊大于利的做法。
5、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以及一些内分泌疾病。有家族史的人要更加重视、提前预防。
6、控制体重
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喝水也长肉”是无稽之谈,之所以会长肉肯定是饮食吃进去后没有消耗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肥胖,通过科学的方法也能够控制住,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毅力。
健康管理体重
通过以上的描述想必大家也抓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没错那就是——控制体重。体重增加不仅仅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肿瘤、慢性肾病、骨骼肌肉疾病等一系列代谢性慢病,还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对逆转健康指标也是有益的。
毕秀推出低碳饮食管理方案「挑战BMI21日体重管理训练营」,该服务提供基于行为干预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饮食和行为调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达到健康管理,慢病预防与逆转的目的。
训练营为期三周,以线上社群方式进行体重管理指导,无需线下集中,不受地点和工作时间的限制。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以50人社群形式全面指导,每日提供参考低碳食谱和健康知识推送等信息,进行体重记录、三餐打卡、运动打卡及相应的点评分析活动。其中,三餐打卡由营养师逐一进行专业点评。另设有营养师实时答疑环节。
本训练营仅基于行为干预,无需代餐、过度节食和用药,旨在帮助用户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养成监测体重指标的习惯,来达到减重和健康生活的目的。根据全国低碳医学大会上专家的研究,低碳饮食方案不仅减重效果明显,还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糖尿病、高血压、非酒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有助于免疫性炎症以及退行性疾病的缓解,有益于肿瘤、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