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年纪一大,走路出现腿疼是常有的事,很多中老年人也不甚在意,觉得是正常现象,多休息就好。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关节问题,也可能是下肢动脉血管出现问题了!
80岁的李婆婆近三年来经常出现左下肢疼痛,此医院,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不仅如此,下肢疼痛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近日,医院外科,游进昭医生接诊了李婆婆,查体发现李婆婆左下肢足部皮温降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经过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李婆婆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左侧胫前、胫后、腓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形成。患者左下肢血液供应不足,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肢体重度缺血,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肢体坏死。
股浅动脉下段闭塞(左)与腓动脉、胫前、胫后动脉闭塞(右)游进昭医生耐心向李婆婆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这个问题可以用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来治疗,这是一项微创手术,李婆婆欣然同意办理入院手续。
2月18日,由外科游进昭主治医师、王永增主治医师一同为李婆婆实施下肢动脉造影+股浅动脉腓动脉慢性闭塞球囊扩张术。医务人员在李婆婆的腹股沟区仅切开约5mm的小戳口,历时4个多小时,在慢性闭塞的血管中找到了血管通路,而后对下肢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李婆婆的下肢血管终于恢复通畅,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照片
腓动脉球囊扩张(左)与腓动脉造影通畅(右)第二天,李婆婆的左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左下肢皮温升高,并在术后5天便顺利出院。
科普01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粥样硬化和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肢体慢性缺血。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如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据报道,中国目前大约有万患者,估计每年还会继续增加约60万人,70岁以下人群为3-10%,70岁以上人群为15-20%。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
0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早期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晚期表现为下肢疼痛、缺血坏死。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分期逐渐增加,下肢缺血坏死、截肢死亡的风险逐渐增加。03哪些人是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且秋冬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加重。
04如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您出现下肢肢体发凉、麻木、疼痛、苍白等症状,医院外科就诊。医生会建议做下肢血管超声初筛,如考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则行下肢CTA确诊。
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治疗?确诊之后,越早治疗越好。疾病早期阶段的治疗,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个疾病状态,其次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如果伴有“三高”的基础疾病,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就需要手术治疗。目前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可以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经皮斑块旋切术等微创的方法来改善下肢血运、缓解疼痛、避免截肢,术后还要继续用药及坚持运动防止复发。
06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①戒烟限酒;
②健康的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③适当加强活动,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④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疾病,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并定期检查;
⑤善于调整自我情绪,避免长期压抑紧张;
⑥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07医院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院外科二区自年开展血管介入诊疗以来,通过外出进修、外请专家等方式不断学习,已开展输液港置入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下肢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下肢静脉血栓吸栓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内脏出血栓塞术等,此次对于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开展腔内治疗,标志着医院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更上一个新台阶。本文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