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及器材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获得较大进展。
3.1普通球囊血管成形(Plainoldballoonangioplasty,POBA):
Bonvini等回顾性分析了股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成功的前瞻性、单中心数据。本研究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38.9%)为股总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TO)占17.8%,且21.9%患者伴股浅动脉闭塞。在次手术中,98.6%采用PTA(平均球囊直径6.55±0.8mm)作为主要干预方法。37%的病变采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当残余狭窄超过50%时)。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和球囊对吻成形术占8.3%。随访1年(10.3±5.4个月)。再狭窄(50%)和靶血管重建分别为27.6%和19.9%。在同样条件下,对股总动脉及其腹股沟下血管进行治疗时,1年的靶血管重建率(或:1.97;95%ci:1.12-3.44;p=0.)和治疗失败率(或:2.71;95%ci:1.19-6.15;p=0.)均高于单纯股总动脉分叉病变。住院截肢率、1年截肢率、18个月以上截肢率分别为0%、1%、2%。住院死亡率、1年死亡率(8.2±5.6个月)、晚期死亡率(18个月)分别为4%、9%和9%。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以往数据相比,这项研究显示了更高的靶血管再通率和更低的通畅率。然而,这项研究主要采用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没有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或常规支架置入。文献报道股总动脉病变单纯POBA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59%-88%。然而远期一期通畅率很有限,如Mehta等报道4年一期通畅率为60%,所有这些研究中补救支架率高达37%。(待续)
参考文献:略!
介入科疾病诊疗范围
l血管性疾病:各种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瘤及静脉曲张等;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脉管炎、糖尿病足等动静脉疾病。
l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肝转移瘤、胆管癌、肾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
l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肾错构瘤、肝肾脾卵巢囊肿、乳腺腺瘤及增生结节、肺结节及甲状腺结节等。
l妇产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癌及输卵管阻塞等疾病。
l非血管性疾病:胆道梗阻(梗阻性*疸)、食管、气管狭窄及输尿管狭窄等。
l出血性疾病:咯血(支扩或肺癌等引起)、鼻出血、妇科大出血、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
l良性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脾大脾功能亢进、椎体压缩性骨折、前列腺增生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