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年纪一大,走路出现腿疼是常有的事,很多中老年人也不以为意,觉得是正常现象,多休息就好。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关节问题,也可能是下肢动脉血管出现了问题!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粥样硬化和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如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最终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早期表现为发凉、麻木;晚期表现为下肢疼痛、缺血坏死。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下肢缺血坏死、截肢死亡的风险逐渐增加。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且秋冬寒冷季节更易诱发、加重。
如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您出现下肢肢体发凉、麻痹、疼痛等症状,医院介入科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师会建议行下肢血管超声或下肢CTA初筛,如考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则行下肢动脉造影确诊。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怎么治疗?
疾病早期阶段的治疗: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如伴有“三高”的基础疾病,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防止病变进展。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就需要手术治疗。介入科医生采取微创的方法来改善下肢血运、缓解疼痛、避免截肢,术后要继续用药及坚持运动防止复发。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①戒烟限酒;
②健康的饮食,如低脂低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③适当加强活动,加快血液流速,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④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病,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定期检查;
⑤秋冬季节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END
供稿:血管介入科
编辑:血管介入科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自行联系删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