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脑卒中诊治主要包括三种检查手段
检查手段
检查项目
作用
脑实质成像
CT
鉴别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MRI)血管成像
脑/颈部血管超声
明确脑梗死的“责任”动脉的情况
核磁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DSA生理性成像
灌注核磁
明确脑血流量和脑代谢情况
灌注CT由此可看出,针对脑卒中疾病的早期检查,最适合的则是血管成像。血管成像的四种检查方式:
检查方式
优点
缺点
脑/颈部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检查手段。
无创、价廉、可床边检查、可重复,与DSA相比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少数患者颅骨声窗无法穿透,则检测不到血管,而且对操作者依赖性强。
核磁血管造影(MRA)
可以看到血管的三维图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
患者体内不能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支架等
CT血管造影(CTA)
能够看到血管与骨性结构的关系,是微创检查
因为注射造影剂,因此过敏体质或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DSA
目前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有创性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价格相对贵
由于脑/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在早期时段尚未引起脑实质细胞的坏死,故头CT或核磁检查是正常的,但此时脑/颈部动脉超声能够发现动脉狭窄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这时如果针对病因治疗,可以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综合考虑,对于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检查,选择脑/颈部动脉超声,将更针对更有效。
那脑颈部动脉超声实际可以诊断出什么呢?
经颅多普勒超声
1.脑颈部动脉狭窄—包括狭窄部位、程度以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
2.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3.烟雾病(综合症)。4.脑血流微栓子监测—是目前唯一能发现实时脱落微栓子信号的手段。5.颅内压增高及脑死亡。6.脑血管痉挛。7.术中监测—包括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脏手术。8.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估—适用于判断动脉狭窄的患者是否存在低灌注的风险。9.发泡实验—诊断心脏卵圆孔未必,适合于头痛,隐源性卒中的患者。10.超声辅助融栓。11.随访—包括药物及支架治疗的疗效观察(支架置入后第1、3、6、12个月复查,以后每年复查即可)。颈部动脉超声
1.颈部动脉内中膜增厚—内中膜增厚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
2.颈部动脉斑块形成—可以明确斑块是否“危险”,是否容易引起脑梗死3.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4.椎动脉发育不对称、先天走形变异或走形弯曲。5.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6.颈动脉瘤。7.大动脉炎。8.颈部动脉介入治疗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通过脑颈部动脉超声,既能有效诊断脑颈部动脉狭窄、早期动脉硬化的问题,还能够筛查颈动脉瘤、脑血管痉挛、大动脉炎等相关问题。据研究,在中国31%的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狭窄已经是越来越高发的一个疾病。
因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管检查十分必要,尤其要注意颈动脉斑块的筛查与确诊。
当然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定期运动,规律作息,心情愉快,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最大程度地保持身心健康。
超声科团队介绍
医院超声科下设妇产组、心血管组、腹部组、浅表器官、肌骨组、介入组,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数台。
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及文员共22人。
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杨志杰
超声科主任医师
专长
心脏血管、腹部、泌尿、小
器官等超声功能检查
论文及著述
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会员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颈部血管与颅脑专业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以最少的医疗资源消耗获取最满意的疗效”,
“建立生态医疗,回归医疗本质”,
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