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039岁人群近六成动脉硬化
TUhjnbcbe - 2021/10/27 1:01:00
北京知名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

《广州日报》权威发布:

在我国,平均每小时有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总死亡人口里,45%死因来自心脑血管疾病。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正是与“心病”相关的四大常见病。专家认为,预防“心病”,为身体健康加分,应从改变吸烟、过量饮酒、超重、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开始。

四大常见病“爱互相纠缠”


  全国每年因冠心病而死亡者高达万人,而广东省最新一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在广东18岁以上居民中,每5人有1人患高血压;每人即有13人患糖尿病;每10人即有6人血脂异常。

这四种病最爱互相纠缠。如糖化血红蛋白升高1%,冠心病风险升高18%,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吃药降血脂,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等。


  在内科心血管博士耿庆山看来,这四大常见病都有着同样的高危因素。每3个广东人就有1个肥胖、超重,还不爱运动,同时还吸烟……导致血压增高,血脂增高,血糖增高。


  

动脉硬化已经是年轻人的事


  从上述各病纠缠可以看出,其实最终导致大问题的,是冠心病。心脏是人体内强而有力的泵,通过动脉网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冠状动脉是输送血液到心脏这一重要器官本身的动脉。


  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再加上吸烟、酗酒、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脂肪逐渐沉积在冠状动脉内壁,形成斑块,致动脉狭窄。当冠状动脉狭窄≥50%,冠心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很多人以为,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事,而在耿庆山看来,“动脉硬化已经是年轻人的事了”。他引述一份研究证实:在30~39岁的人群中,59.7%的人有动脉硬化,在40~49岁的人群中,63.7%的人有动脉硬化。


  这也说明为什么心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而中青年人口也占到1/3,因此,动脉硬化的防止已经刻不容缓。


  


  

健康生活有妙招


  第一招:饮食务必清淡均衡


  清淡的才是健康的,也就是低盐、低糖、低脂肪,同时多鱼、多豆、多蔬菜。耿庆山指出,减少吃盐量最迫切。正常人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含盐1克,烹调盐及含盐产品3.5克,基本达到人体需要,强体力活动或高温时再增加1.5克,因此食盐摄入总量<6克/天已经足够。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广东人虽然号称口味清淡,却每人每天摄入盐约为9克。而吃盐多正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才是低胆固醇食物。为此,耿庆山特别举例,每克食物中超过毫克胆固醇的食品包括:动物的肺,含量为~毫克;动物的肝、肾和蟹*,含量为~毫克;全蛋、虾米,~毫克;最“恐怖”的是蛋*、动物的脑组织,竟高达1~0毫克!所以每天吃蛋,最好不要超过1个哦。


  可以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包括谷物、水果、蔬菜、家禽、鱼类等,每天吃绿叶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要吃2~4两。此外,还要学会吃七至八成饱,这与吃素点、吃淡点一样,人的胃口和口味均可以改变。


  

第二招:控制体重多做运动


  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腰围方面,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减肥减重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可通过记录“体重指数”来监测合理体重,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成年人的BMI(kg/m2)应控制在24或腰/臀围比0.8-1,体重波动范围在10%以内。而中国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标准:体重指数<18.5体重过低;18.5≤体重指数<24正常体重;24≤体重指数<28超重;体重指数≥28肥胖。


  “生命在于运动”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好处果真是大大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等。


  该如何运动?


  除可增加体力活动外,每周还要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建议每周至少三次运动,运动强度可参照-年龄=运动最大心率。也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行走1万步、快步走、慢跑、游泳、跳舞、爬山等。

 

 第三招:严格戒烟控制饮酒


  吸烟是一个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3倍,它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吸烟害己之余还累人,暴露于吸烟环境者,其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由20%升高到70%。


  国外研究表明,每天喝酒2个“drink”(1“drink”相当于11~14g酒精含量),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每天饮酒大于5个“drink”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心律失常。


  该如何饮酒?


  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0~15g,即男性每天喝白酒不超过50ml,啤酒不超过ml,葡萄酒不超过ml;女性饮酒量需减半。虽然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是绝不建议靠饮酒获得健康,因为很难控制饮酒量。


  

第四招:学习给情绪“减负”


  耿庆山提醒,健康生活最后一道关,是要学会给自己情绪“减负”,尽量减少压力,如果长期紧张、压抑、忧虑,人际关系紧张,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消化道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哮喘和偏头痛等,被医学界称为心身疾病,尤其是急剧情绪变化时,可直接诱导心肌梗死、脑出血、精神病发作。


  耿庆山教授现场教大家一个简易舒缓情绪技巧:先放松身体状态;坐在椅子上,想象“负面”情绪是怎样的颜色;立到对面,用手势表示其大小、重量;后退一步,情绪“物体”留在原位悬浮在前;想象按钮,用食指按下;想象所有物体化为微粒,四射向椅子上;直至心中情绪淡化。


  如何化解情绪包袱?


  可进行游泳、跳绳、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也可去旅游、多交友,加强与家人(父母、配偶、子女)的交流与沟通等,从而化解情绪包袱。

第五招:平时保心,健康一生


  事实上,30-40岁的人群,也是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人群,亚健康状态长期不纠正,也会因为心脑血管事件导致“过劳死”。由于长期的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烟酒应酬多、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许多只有2、30岁的年轻人已经患上高血压、心梗、冠心病、心衰、脑溢血等疾病。肩负事业和家庭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将会有2/3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化解“心病”?

 

通脉颗粒的六大功效

1、解决心脑“清”的问题:恢复血流通畅,促进心、脑母细胞再生,恢复心脑功能,保持心健康。

2、解决血管“通”的问题:扩张血管,打通血管阻塞。

3、解决血液“动”的问题: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运速度加快。4、解决血液“浓”的问题:降低血脂。5、解决血管“硬”的问题:降解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压,软化血管。6、解决血管“堵”的问题:溶栓、抗栓、打通毛细血管及心脑组织梗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3039岁人群近六成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