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头号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被确定为导致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随着颈动脉B超的普及及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而不是斑块大小与缺血性心血管事有关,斑块内出血(IPH)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已被证明可以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并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复发风险增加相关。然而,目前在无症状个体的大规模人群数据仍然有限。为此,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试图在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环境中调查颈动脉斑块成分与脑卒中和冠心病(CHD)的关系。
该研究纳入年至年期间来自鹿特丹人群研究中的人,无中风或冠心病病史,颈动脉超声显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并接受颈动脉高分辨率MRI评估斑块特征,包括特殊斑块成分的存在(IPH、LRNC和钙化),以及斑块大小的测量(最大斑块厚度和狭窄程度超过30%)。对所有试验者进行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发生跟踪随访至年1月1日,并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斑块特征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试验人群的平均年龄为72.3岁,女性占49.5%(表1),斑块最大厚度的平均值为3.5mm,18%的参与者颈动脉狭窄超过30%。狭窄程度超过50%的受试者占5.7%,无症状性血管闭塞的受试者占1.3%。最常见的斑块成分是钙化(80.6%),而LRNC和IPH较少见(分别为44.2%和32.2%)。(表2)。在斑块成分共存方面,LRNC合并钙化最为常见(36.2%),3种成分并存的组合最不常见(17.3%)。并且,在中位数为5.1年的脑卒中随访和4.8年的CHD随访中,共有51人发生脑卒中,83人发生CHD。为进一步描述斑块特征与突发脑卒中和CHD的关系,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IPH的存在与脑卒中(危险比表2.名参与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表3斑块特征与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
图1中风和冠心病累积发病率的Kaplan-Meier曲线文献来源:Bos,D.,etal.,AtheroscleroticCarotidPlaqueCompositionandIncidentStrokeandCoronaryEvents.JAmCollCardiol,.77(11):p.-.
策划英忠
审阅江文
指导所苏
监制庆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