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的话题,今天来解答剩下的6个问题:
7、高血压1级必须马上开始药物治疗吗?8、不同的血压监测方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否一样?9、生活方式干预对调节血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10、高血压“能不能不吃药?吃了药之后还能不能停?11、高血压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吃药治疗最好?12、降压治疗,血压是否降得越低越好?7、高血压1级必须马上开始药物治疗吗?
由于人体的血压并非恒定不变,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血压处在-/80-99mmHg这个范围,也就是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1级的患者,诊断高血压要特别谨慎,要根据不同的血压情况分别对待:
(1)血压</80mmHg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即可。每年至少测1~2次,有条件可以每季度测1~2次。
(2)血压~/80~89mmHg
建议首先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者家庭自我血压监测排查有无隐匿性高血压的可能。并定期监测血压。
(3)血压≥/90mmHg
首先评估有无靶器官损害。
有,立即启动降压治疗。
无,先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若结果正常,考虑白大衣高血压,不需要治疗。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8、不同的血压监测方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否一样?
高血压的测量,有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三种不同方式,各自的诊断标准并不一样。
具体的诊断标准:
诊室血压:≥/90mmHg为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85mmHg为高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85mmHg为高血压;全天平均值≥/80mmHg为高血压;夜间平均值≥/70mmHg为高血压。
他们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一般来说,我们平时在家里监测的血压比诊室血压要低一些,这是正常现象。9、生活方式干预对调节血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那么它对血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年美国高血压指南研究显示:可见,生活方式干预对血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还是确诊高血压,无论是否已经服药,无论血压是否达标,生活方式的改善都必须长期坚持。10、高血压“能不能不吃药”?吃了药之后能不能停?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首先,1级高血压患者,如果只是单纯的血压高,没有其他器官的损害,早期可以暂时不吃药。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血压能够达标,则无需服药;如果不能够达标,就需要启动药物治疗。毕竟,相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和服药的“麻烦”,血压不达标,对我们的危害更大。其次,像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我们服药的目的并非“治愈”,而是“维持”。通过不间断地服药,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维持在一个范围,从而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如果擅自停药,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血压又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久而久之,导致靶器官的损害。11、高血压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吃药治疗最好?(1)有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立即启动降压药治疗。
(2)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如合并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外周血管病等疾病的患者,需要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并根据不同的合并症,选择个体化的药物方案。(3)具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极高危患者,需要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4)2级以上高血压的患者(即血压≥/mmHg),需要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5)对于单纯的、低危的高血压1级患者,即血压在-/90-99mmHg,可以暂时先给予生活方式调整,观察血压达标情况。观察期不应过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不能达标的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12、降压治疗,血压是否降得越低越好?
其实,根据目前的高血压指南,血压≤/80mmHg才是最理想的血压。我们通常要求的降压目标值是</90mmHg。但是对于以下患者,血压的控制应当更加严格,以尽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包括:(1)有靶器官损害者的患者
如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伴有尿蛋白或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伴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
(2)合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
如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外周血管病变等等患者。
同时大部分指南也建议,≥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应适当放宽,一般要求</90mmHg,可耐受情况下再降至</90mmHg。
因为对于老年患者,血压降得更低不一定有额外获益,太低(/80mmHg)可能还有坏处。
好了,关于高血压的常见12个问题,就讲到这里。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益,希望多多转发,帮助到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