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性病系列之高血压10大用药误区
TUhjnbcbe - 2021/5/22 12:16:00

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自愈”,也不能“治愈”,只能“被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

那么,常见的高血压用药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凭感觉用药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第二,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

第三,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对于大多数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1~3个月),血压仍≥/90mmHg,应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三:降压药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

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

误区四:开始不能用好药

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

误区五: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擅自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大,十分危险。

误区六:降压越快越好

有的患者要求快速控制血压,用药仅几天,血压下降不明显就开始抱怨药物效果不理想,要求医生加药或频繁换药的做法是错误的。

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

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

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一般需要1~2周左右。

误区七: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八:降压药伤肾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

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误区九: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误区十: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近些年宣传鼓吹有“降压疗效”的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降压鞋垫等,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实际上,它们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有的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您和您的亲友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哮喘、骨关节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吗?加优德大药房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病系列之高血压10大用药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