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持续的高血压水平,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引起中风、心力衰竭、眼底动脉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健康教育,积极防治,较好地控制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不少病人对高血压治疗仍存在不少误区,影响疗效,必须予以纠正。夏去秋来,天气逐渐转凉,血压的异常波动又会悄悄地给您带来烦恼!今天空*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依托东楼病区开设的“修心坊”保健知识科普专辑为您带来《高血压治疗中的常见误区》,看看能否消除您心中的那份纠结!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就可以不治疗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在高血压早期或机体已经适应后,血压升高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但心脏和血管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会逐渐造成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出现并发症。因此,没有感觉并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的人平常血压高,但没有感觉就不服药治疗,照常下地干活、工作,夜间突然不醒人事,来医院查CT为脑出血,悔之晚矣。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能扛就扛,一旦吃了就断不了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通常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并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但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一旦停药,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如果合并明显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减重、戒烟、规律作息等,血压能够恢复正常,也是可以逐渐减药甚至停药的。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有些患者认为,高血压不能开“好药”,若是过早服用太好的药物,之后病情严重时,就无药可用了。我们所说的“好药”是指长效的抗高血压药,所谓长效降压药,并不是指降压作用最强,而是指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口服一次,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短效抗高血压药,比如硝苯地平片,其降压作用很好,但作用时间短,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长效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因此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应该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有些患者认为,血压控制稳定在/90mmHg以下就可以撤药了,长期服药总是有副作用的。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会加重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轻则对血管壁造成损害,重则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长期降低血压到/90mmHg,甚至mmHg以下,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与死亡率。正确的做法是,当血压下降至目标值后,应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根据血压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或药量,千万不可突然停药。误区五:依照别人经验服用降压药有位高血压病人比较热心,自己用倍它乐克效果很好,马上就告诉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正为找不到合适的降压药而发愁,马上也服用这种药物。结果吃了一次,心跳慢到每分钟50多次,难受得不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各异。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如倍它乐克适用于心率较快、无传导阻滞的高血压病人,但对那些心率较慢或伴有传导阻滞者则应该禁用。美国一项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研究发现,服第一种降压药后,约有40%的人血压得不到控制;更换药物后,他们逐渐获得满意疗效。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通过服药能把血压迅速降下来,而且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时,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腔变窄,使得局部血液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血压稍微偏高有利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及病人的年龄等具体情况,盲目地将病人的血压迅速地降至正常,甚至偏低的水平,往往会得不偿失。一方面,会影响上述器官的功能;另一方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容易引起脑灌注不足诱发脑血栓的形成等意外情况。因此,高血压病时,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如高血压危象,需要迅速将血压降下来以外,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不少患者认为,降压药有副作用,应经常替换,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因为选择一组适当的、理想的降压药物并不容易,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验证,只要有效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应坚持服用。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许多降压药物的有益作用正是通过数年的长期服用才显现出来。频繁的换药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反而容易出现意外。因此,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固守“是药三分*”思想,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应用降压药坚持宁少勿多原则,在单一药物疗效不佳时宁可增加剂量,拒绝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殊不知,单用一种降压药,降低血压有限,且伴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可能带来副作用。或者干脆不用药,做运动,服民间偏方,血压控制不佳。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误区九:降压药伤肾空*特色医学中心*治工作部主办
对外宣传中心期号
第期总编:彭家良副总编:文伟主编:赵建强编审:李晓龙、谢一责编:魏育鸽、张洪涛徐立凯、白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