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等重症疾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可以通过检查来进行预测。
检查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体检即健康诊断。通过血液检查等检测自身的危险因子。另外一类就是在医疗机构接受的检查,通过各种各样的设备来观察动脉硬化。
职场或地方上接受的一般性的健康诊断或体检,可以检测脂质异常,高血压和高血糖。数个指标发现异常的话,就可以说有动脉硬化的可能了。
血液检查,可以了解到使得动脉硬化发展的危险因子。脂质是检查叫做坏胆固醇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脂肪等三项指标。分别在空腹时,mg/dL以上,40mg/dL不到,mg/dL以上的话,就可以被诊断为脂质异常症。然后,LDL胆固醇~mg/dL这个范围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子较多的人,这个值尤其需要留意了。
高血压也是促使动脉硬化发展的危险因子,血压高的话,血管会被伤害使得动脉硬化容易发展,因此需要测量血压来看是否异常。
另外,也有通过尿液检查来看尿蛋白指标。通过血液检查来看肌酸酐指标的情况。无论哪个指标异常都有慢性肾病的可能。慢性肾病也是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的危险因子。
通过体检还可以检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内脏脂肪的积蓄再加上脂质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的两种以上叠加的状态,就是代谢综合征。测量肚脐以上的腹围,男性85cm以上,女性90cm以上就可以判断有内脏脂肪的积蓄。代谢综合征也是心肌梗塞或狭心症的危险因子。
代谢综合征的判定所检测的脂质,只有好胆固醇的HDL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坏胆固醇的LDL胆固醇不列入诊断标准。因此,只有LDL胆固醇偏高的情况,不会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但是,LDL胆固醇偏高的话,是风险非常高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医疗机构的话就使用各种各样的设备,检查动脉硬化进行到什么程度。有以下一些检查。
从体外观察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波,眼底检查,CT,MRI等
将导管插入血管内: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波,OCT等
检查血流或血管硬度:ABI,baPWV等
颈动脉超声,是向脖子抹上啫喱然后用超声仪器来观察颈动脉。如果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就会发现叫做斑块(胆固醇形成的块状物)的隆起,可以确认到动脉变得狭窄的样子。作为观察血管最简单的方式,在医疗机构的检查较多的时候,这是第一项检查。
第一个图像是正常情况。流通血液的血管内腔很宽敞。
第二个图像的话,血管内壁已有动脉硬化生成的斑块,血管变窄。这样就比较危险了。大动脉及包裹心脏的冠状动脉的都有动脉硬化发展,推测极易发生心肌梗塞。另外,超声波检查可以确认影像,不仅仅是血管的厚薄,还可以看到形状。表面变得脆薄,里面变得又黑又空的话,可以判断血栓状态的可能性很大。可以说有脑梗塞的危险。这是因为颈动脉有了血栓的话,剥落之后就会流向脑部,阻塞在脑血管里面。
眼底检查是,检查眼睛的视网膜状态。通过眼部视网膜的反映,可以直接看到动脉,作为动脉硬化的诊断被灵活使用。
动脉硬化发展的视网膜的动脉,血管的中央可以看到白色发光物,这个叫做「血栓反射」。
CT检查和MRI检查,是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进行的检查。CT检查是,在设备的圆形孔中通过身体的时候,用X线来拍摄身体的断面。从手部注射造影剂来进行。
CT的影像可以描绘出血管的立体形状。高性能的设备登场之后,除了冠状动脉,腹部的大动脉和脚部的动脉也可以一起进行观测。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硬化变得狭窄的话,可以非常确定的发现。比方说,类似第一个图像那样大动脉有瘤状物或者脚部动脉变狭窄的情况,或者是第二个图像那样冠状动脉变窄或是有钙化物沉淀已经石灰化的情况。
MRI检查,是使用与CT同样的设备,但是不是用X线照射,而是使用磁共振成像。在检查脑部或脑动脉的时候常常使用。在MRI当中,可以很醒目的看到血管的MRA方式,可以白描出来血液的流动。上面的图像是,左侧是正常的脑动脉,右边则是有凹凸部分,加上脑梗塞发作导致血流完全停止的情形。就像这样,可以在脑梗塞发作之前,在血流稍许低下的阶段就能发现。早期发现,就可以进行早期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用导管这种细长的医疗器械通过手腕等动脉伸入。从到达心脏的入口的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然后通过X线来进行心脏拍摄。
图像中血液的流动呈黑色成像。血管变窄血液流动变差的话,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如果有血管变差的地方,就有必要使其不再阻塞。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变细的情况的话,就要进行检查斑块状态的血管内超声波检查。
血管内超声波检查通过将导管伸入冠状动脉中进行。导管的前端发出超声波来观察血管内的斑块。上图可以看到血管的横截面。有动脉硬化的话超声波的反射会有不同,图像的浓淡会发现变化。正常的血管内壁比较宽敞而动脉硬化的血管由于斑块导致内壁变得狭窄。
通过解析检查数据还可以知道斑块的成分。上图都是动脉硬化的斑块,左边由于纤维性的部分较多所以较为稳定。右边由于胆固醇等脂类较多容易破裂,可以认为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性特别大。
OCT检查也通过向血管内伸入导管来进行。可以使用远红外线以媲美显微镜的精度来观察血管。图像是有动脉硬化的血管。中间的黑色部分是血管的内壁,周围是血管壁。含有斑块的脂类的成分呈现暗色。这个图像上可以看到富含脂类的斑块大面积阻塞了内壁。纤维性的成分呈现明亮色。这个血管覆盖斑块的纤维性膜非常的薄、这样的斑块很容易破裂,可以认为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性非常高。
ABI检查(手腕和脚踝的血压比)及baPWV检查(脉搏速度),可以检查血流及血管的硬度。无论哪个都是躺着床上,在两手腕和脚踝处绑上测量用的仪器。
ABI检查是,测定上臂的血压和脚踝的血压并计算其比例。正常的情况下,脚部血压要高于上臂的血压。脚踝的血压较低,即ABI的值低于正常比值的话,脚部的血管变窄血流变坏的可能性较大。有下肢的末梢动脉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足梗塞)的可能性。末梢动脉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的话,血流无法到达脚尖,走路就会脚痛,然后进一步发展的话,脚趾会发生坏死。
baPWV检查,是调查血管硬度的检查。也叫做脉搏传播速度检查。检查脉搏从心脏向手部和脚部传递血流的速度。健康的柔软的血管脉搏是缓慢的传递,动脉硬化发展的较硬的血管则是脉搏快速传递。比正常速度快的情况,可以认为是全身的血管变硬,通过这个检查可以得到表示血管老化的程度的指标即「血管年龄」。另外,baPWV检查的结果越快则脑卒中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
ABI检查,baPWV检查可以在循环系统内科,心血管外科等接受检查。在精密体检的时候也可以选择。
FMD检查,是可以在早期阶段就发现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动脉硬化的早期,是从血管最内侧的,内膜的内皮细胞受损开始的。FMD检查可以调查这个内皮细胞的功能是否正常。检查方法是,测定好安静时的血管直径,然后压迫手腕动脉,5分钟左右阻断血流之后,接触压迫血流再开,这时候通过超声波来测定血管直径的变化。
为了及时感受到动脉硬化的风险,重要的是每年按时体检,检查自身带有多少的风险因子。由此,符合以下项目的人,需要定期在医疗机构接受检查。
脂质异常或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子较多
运动时有胸痛等症状
已经有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等疾病
通过检查发现已经有动脉硬化发展的患者,需要改善生活习惯以及持续的治疗。重要的是将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风险持续的减少。
東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 東京医科大学健診予防医学センターセンター長
山科 章(やましな?あきら)
りんくう総合医療センター 病院長
大阪大学大学院 特任教授
山下 静也(やました?しずや)
编译自NHK健康频道
侯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