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2岁,因“头痛、头部闷胀不适两年,加重伴浮肿2周”入住我院干部保健科。既往曾患高血压2年,最高可达/mmHg,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差。入院血压/98mmHg,行血管彩超检查:左肾动脉起始段管腔狭窄。会诊后行动脉CTA检查提示:左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约90%)。转入我科治疗,完善术前准,拟行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造影,左侧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成功穿刺股动脉后,引入C2导管,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导管选择至左肾动脉开口处,行造影示:左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撤出C2导管,沿导丝引入ENVOY导管及微导引导丝,沿导引导丝依次引入两枚PTA球囊系统,扩张肾动脉狭窄段。
球囊扩张完成后,经ENVOY导管复查造影见左肾动脉主干较前明显通畅,管径较前增粗,造影剂流速明显增快。
沿导引导丝引入预装血管支架系统,反复确认支架释放最佳位置,扩张支架系统球囊,充分释放支架。
复查造影示:支架近端于左肾动脉开口平齐,未突入腹主动脉,支架远端跨过右肾上段动脉,右肾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及背段动脉均显影正常。
术前腹主动脉造影与术后腹主动脉造影对比图。
术后监测血压稳定在/85mmHg左右,患者自述术后无明显头晕头痛症状,病情好转出院后送来感谢信。
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只要及时解除肾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血管重新通畅后,高血压可被治愈,肾功能减退可以逆转。
肾动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他们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及病理: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renalarterystenosis,ARAS)约占RAS病因的90%。大多数ARAS发生在肾动脉开口部,包括侵及主动脉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肾动脉开口并延伸入肾动脉近端ARAS病变在动脉造影上表现为肾动脉入口分离,但是在血管成形术中却是开口的病变。远离肾动脉开口1cm以上的病灶较罕见。
在选择有生理学意义的肾动脉狭窄患者中,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对于肾功能不全、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或者反复的肺水肿以及其他的心脏紊乱综合征是一个治疗选择。对于所有的粥样斑块,他汀类药物以及降低风险因素治疗都是一个新方向,同时也适用于没有临床和生理意义的狭窄,以及有临床和生理意义并接受介入治疗的狭窄。
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在任瑞*主任的带领下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科室标准化建设,提高治疗水平,开展了与国内知名专家教授的交流协作,扩大了介入诊疗的范围。
任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