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脑中风患者又成为急诊科的“主角”。
我们日常所说的"中风”,一般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因血管性因素或血源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脑组织损伤及神经功能缺损,如意识障碍、言语不利、肢体瘫痪等。“中风”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了,但不少人对"中风”存在着误解。
今天,小普就为大家讲解9个关于“中风”的误区。
9个和“中风”有关的误区误区1: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就不会患中风澄清:血压没控到理想范围,以及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友,阿司匹林的服用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决定是否服用,另外脑中风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是一种阿司匹林所能包揽一切。误区2:没有脑血管疾病就不会中风澄清:大约20%中风病人跟脑血管疾病无关,不是因为脑血管本身的病变许多心脏疾病的因素也会导致中风比如房颤病人形成的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而引起的脑栓塞。误区3:颈动脉筛查=脑中风筛查澄清:经常有患者说,他做了颈动脉筛查,等于就已经做了脑中风筛查。其实,脑中风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无论是脑血管筛查,还是颈动脉筛查都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需要看其他因素。误区4:养生保健品可防中风澄清:深海鱼油、灵芝孢子粉、健身茶、三七粉等市面上繁多的保健品不能随意滥用,如果一定要服用,建议最好由专业医生根据病人体质特点,合理指导下应用。
误区5:“小中风”只需门诊治疗澄清:人们往往把“腔隙性脑梗塞"或者症状比较轻微的中风称为“小中风”。如果只是轻微中风,不需要住院治疗,在门诊输液治疗就行了。但是还有许多小中风是大中风的先兆,必须加以重视,及时系统诊治,把病情控制在初起阶段。误区6:输液比口服药更有效澄清:医学的给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注射,只有急性中风才需静脉用药。口服的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药是治疗,脑梗塞不可缺少的主力*,口服降压药更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手段。误区7:治疗出院后可停药澄清:中风的复发率非常高。必须按医生指导长期吃药。误区8:老人才得脑中风澄清:导致中风的病因不单是脑动脉硬化,其他的比如脑动脉炎也可导致中风。只是年龄大发病几率更高而已。误区9:低血压不会中风澄清:血压太低,脑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加之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血液易在已发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管腔,引发脑血栓(缺血性中风)。极大多数脑血栓发生在老年人安静睡眠时。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潘春联提示大家有些患者“中风”后,很久还不能下床活动,想着肯定是没希望恢复了。但“中风”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常表现从粗动作到细动作、从下肢到上肢逐渐恢复的特性,病程可以说是以月为计数单位,经过积极治疗和康复,患者到半年甚至1年多(或者更长时间)可能才有好转,还是要乐观面对,保持希望。医院神经内科创建约50余年,是我院建科较早的科室之一,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专科。神经内科荣获“武汉市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专科”、“武汉市高级卒中中心”及“湖北省卒中急诊溶栓推荐单位”称号。
科室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已具备较强的影响力。年先后获评为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和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并设立专项创新资金及相关奖励。
科室以脑血管介入诊疗为特色,在青山区开展全脑DSA术,颅内,外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塞介入取栓、吸栓术。开展脑血管造影术、脑梗死早期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
您对于“中风”还有任何疑问
也可点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