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动脉粥样硬化现在是我国人群中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压,血脂,血糖三方面,其中高脂血症列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因素。
想要简单扼要地认识高脂血,我们只需要弄清楚人体内的两种物质——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从笼统的角度来说,高密度脂蛋白主要负责将身体内的胆固醇运送到各器官,同时将这些血液垃圾携带至肝脏进行分解和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形态的血液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最终排出体外,其对于预防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有一定益处。且高密度脂蛋白还有修复血管内膜的效果,以此来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所以临床上也将其称为“有益”胆固醇。由此可见,高密度脂蛋白承担了“清洁”和“运输”等双重任务,所以它是保护血管不能缺少的因子。一般情况下,总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就说明人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越小,正常范围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在07-20mmol/L左右。
而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则恰恰和高密度脂蛋白相反,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转移到外周组织加以利用,其中就包括了动脉内膜。当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后,动脉内膜中就会积聚大量胆固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而造成高血脂、血管狭窄甚至是堵塞等问题出现它会把携带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和动脉壁上,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所以它就是“有害”胆固醇。有多种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在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数值应小于4.1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超出了正常范围,一定要加以重视。
动脉粥样硬化症指的是一组以供血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硬化性血管病变,主要是因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或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导致大量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的脂质颗粒沉积于供血动脉血管壁内膜内皮下形成的。
现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已经有很多,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就有40多种,如氯贝丁酯、氯贝酸铝、辛伐他汀等。那么,究竟是哪一种药对低密度脂蛋白疗效较好呢?
它就是双贝特(Simfibrate)。
双贝特又名安妥明丙二酯,安妥明丙二醇酯,降脂丙二醇,降脂丙醇,双安妥明,Cholesolvin,CLY,Diclofibrate。
本药为两分子氯苯氧异丁酸的丙二醇酯,作用性质与氯苯丁酯相同,唯其作用较强而持久。能显著降低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但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的作用较差。对中度及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较好,尤适用于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特别声明:
1,我公开这些信息是为了复兴大中华中医药文化,故只作学术交流使用。提醒所有读者(包括网友)不能将我的文章作为购买、调配、使用药物的凭证,更不能作为有法律法规意义上的证据使用。
2,本文作者俞瑜,男,年出生,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证书编号。
3,本文系百家号《大美野生中草药文化》原创作者俞瑜原创,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否则将涉嫌侵权,敬请谅解!
以上图片为百家号创作大脑公益提供,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