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吃瓜都吃麻木了,是时候来一个正能量的故事了。
12月23日,是林巧稚诞辰年,致敬她的消息在热搜上挂了一整天,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
提到林巧稚总会牵扯到两个人。
一个是钟南山,按辈份,他该叫她姑婆。
另一个是袁隆平,他就是由林巧稚接生的“袁小孩”。
世人皆知钟袁二老的伟大,林巧稚若能活到现在,其光辉定不在二位之下。
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年12月23日,林巧稚生于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
父亲林良英在新加坡接受过现代思想教育,坚持认为女子也应培养成才。
出生在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林巧稚是个幸运儿。
她的教务长,人称“凌姑娘”,对她的职业道路有关键的影响。
她握着林巧稚的手说:这双手,应该属于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年夏天,林巧稚和一名女伴来到协和设在上海的考场。虽然考试中出了点小意外,但她还是被录取了。
进入协和,并不代表十拿九稳。
为了培养最优秀的医生,协和的淘汰制非常残酷。
那一届录取的25名学生中,只有5名女生。入学后,每门功课的考试以75分为及格线,只要挂一科,就要留级,挂两科,直接退学。
三年预科学习结束后,25人中只有19人升入本科,其中女生只剩3人。
八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
年6月12日,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摘取了这一届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
这么优秀的人才,肯定是不愁没人要,她医院的offer。但是,这份聘书对女性有浓浓的歧视和限制,放到今天肯定被人网暴。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然而林巧稚并不在意,因为,她要做一个“蒲尔菲森(professional)”女性,即职业女性。
她一入职,就成了妇产科唯一的女医生。
(没错,那个年代的医生都是男的,就算妇产科也不例外。)
在思想封闭的年代,女患者是非常抗拒男医生的,林巧稚的到来,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依赖,就算排长队也要等她来检查看病。
这直接就增加了她的工作量,通常是别的医生都下班回家了,她还无法抽身。
也就是因为患者的信赖,才让她惊讶地看到,妇科疾病的种类是那么多。
改变,需要现代医学的普及。林巧稚顿感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
年,林巧稚正式担医院妇产科的总住院医生。一般人要走上5年的路,她只用了两年。
年7月,她被派到英国曼彻斯坦医医院进修。
年年初,协和医学院聘林巧稚为妇产科副教授。
年,她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接下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医院被迫关门。
医生们有点门路的都千方百计出国躲避战乱,林巧稚却哪儿也不愿意去,就在北京弄堂小胡同10号租几间房子,开办私人诊所,以平民大夫身份穿街走巷。
年5月,医院复院,她回到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在协和度过了她的余生。
当时全国妇产科只有几家,技术最好的就是协和。
林巧稚早就放弃了走结婚生子的传统路线,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她和侄女一家一起生活了40余年,医院当儿科医生的侄女婿周华康表示,林巧稚很少按时回家吃饭。
一般来说,见了太多的病人,医生的态度会很冷静,有时甚至让病人感觉冷酷无情,但林巧稚是一如既往地温柔。
产妇把自己跟孩子的性命都交给了你,你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
曾有一个病人,怀孕的时候被诊断出宫颈癌,为了保险,一般要流掉孩子,切除子宫。可是,病人死活不同意这个方案。
林巧稚与病人深入交谈,挖出了背后的原因。
这位病人结婚六年了才第一次怀孕,这个孩子非常难得,如果这样做,她终身都没机会当母亲了。
作为母亲,毫不犹豫选择保小,可是作为医生,她首要的任务是保住大人的命。
考虑到病人的苦衷,她决定冒险一试。
后来半年里,她每周都为这位病人检查身体,不停观测病人身上的肿物,快到临产的时候,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给她做了剖腹产,诞下一名健康的女婴。
为了感谢林巧稚,这对夫妇替孩子取名“念林”。
一名内蒙古包头市的孕妇给林巧稚写信,说她已经怀过4个孩子,头胎流产,后来3个出生的孩子都全身发黄而夭折,如今她又怀上第5胎。她恳求林巧稚帮她保住这个孩子。
林巧稚断定,她的孩子患的是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溶血病。这是母子之间因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成活的先例,国际上也罕有完全治愈的记载。
林巧稚接收了这个孕妇。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网络,为了找到治疗方案,林巧稚只能去图书馆。她没日没夜地翻,终于找到一个通过婴儿脐带换血的方法。
但问题是,这只是个理论,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顶着巨大的巨力,她汇总了妇产科、儿科、病理科、血液科、外科专家的意见,制订出一套详细的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换血的方案,组织了好几次会诊。
最后终于手术成功,保住了第五胎。
为了感谢林巧稚等医生的“救命之恩”,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协和”。
而林巧稚用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填补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空白。
解放之前,中国产妇的死亡率为1.76%,死因多是产褥热等完全可以避免的产科疾病,新生儿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7.5%,其中多数死于完全可预防的破伤风。
有专家表示,林巧稚几乎以一己之力,让中国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降低了%!
被她救下来的孩子,被取名“爱林”、“敬林”、“仰林”的,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在她60年的行医生涯中,接生过5万多名婴儿,这就是“万婴之母”的出处。
她还曾为冰心和林徽因等名人接生过孩子,冰心曾在文章中说:
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她从来不想到自己,她把自己所有的技术和感情,都倾注给了她周围一切的人……她不平凡的形象永远在我的心中闪光!
晚年的林巧稚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等。不能上手术台,她就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就是这么写出来的。
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了,但仍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
只要她还能动,医院。据说去世前的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婴儿。
年4月,林巧稚病情恶化,昏迷中还在断断续续地喊:
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她一生没求过人,却在弥留之际对来看望她的赵炜(邓颖超秘书)请求道:
我从不愿意走后门。但有些事想走邓大姐的……后门,请她关心一下建立……妇产科研究中心……的事情。
4月22日,这位将5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世的白衣天使,离开了人间。
遗嘱中,她捐出全部积蓄,将遗体献给医学研究,希望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她就是一位天使,为救苦救难而来,功得圆满便潇洒离去,不留下半点血脉,也不带走一颗尘土。
世间不会再有第二位林巧稚了,愿世人永远记得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