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动脉硬化的认识不足,认为只有心脑血管才会出现动脉硬化的问题,其实不然。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都有可能会被累及,包括肢体动脉,尤其是下肢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那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四类人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要提高警惕
1、长期吸烟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的弹性也会逐渐下降,如果有常年吸烟的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循环,对血管壁产生不良刺激,造成血管痉挛,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弹性进一步下降。此外,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也有可能会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加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三高人群
三高指的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如果长年患有三高,通常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的问题,也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脂质会在损伤的血管壁内大量聚集,导致血管狭窄或者堵塞,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若不加以干预,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3、绝经后的女性
女性绝经后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几率会相应增加,因为此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明显下降,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减弱,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也会相应的提升,从而诱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4、肥胖人群
大多数肥胖人群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经常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体内的脂肪含量超标,容易患上高脂蛋白血症,导致大量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再加上平时的运动量很少,无法将体内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久之便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响下肢功能,需选对治疗方法
如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危险因素,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发生急性血栓,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如果病情严重,出现间歇性跛行或者静息痛等情况,则需行手术治疗,可选择介入手术。该手术方法是将球囊导管放置在动脉狭窄的部位,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可以给球囊适当加压和减压,使其保持正常的扩张和回缩,尽快扩张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