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多个部位都有动脉分布,包括下肢,如果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可能会患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种疾病容易引起肢体疼痛,并伴有肢体怕冷、走路跛行等症状,那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高危因素?
基本病因有三个,高危因素也要提前了解
一、基本病因
1.血流动力学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出现在动脉分叉的部位,如果该部位的血流速度变慢,而且还出现层流现象,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持续性的损伤,久之便会造成血管硬化,形成硬化斑块。
2.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
如果血管的内皮层细胞受到损伤,可能会引起平滑肌细胞增殖,大量的增殖细胞在局部堆积,容易产生细胞外基质,并造成脂质聚集,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脂质代谢紊乱
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时,低密度脂蛋白便会趁机侵入动脉内膜,若不加以干预,容易造成纤维组织增生,也会导致大量的脂质积聚,最终形成斑块。
二、高危因素
1.吸烟
长期吸烟是诱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之一,香烟中含有多种化学毒性物质,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尤其是尼古丁。如果长期吸烟,摄入的尼古丁过多,会造成下肢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缺血,久之可出现闭塞。
2.高血压
如果患有高血压,且长时间血压控制情况欠佳,会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大量的脂质在损伤的部位沉积,易诱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如果没有积极控制血糖,会使动脉硬化闭塞的进程加快,不仅容易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还会导致病情复杂化。
4.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体内的血脂水平较高,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高于正常指标,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流通速度变慢,久之便会造成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引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害大,正确治疗很关键
要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轻其带来的危害,首先需要消除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者要立即戒烟,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要应用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来控制血压和血糖,减轻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更为有效,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穿刺后将球囊导管插入,为了使球囊更好的收缩和扩张,可考虑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一次性使用医用球囊扩张压力泵,具有向球囊导管加压和卸压的作用,可以更好的促进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