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进行体检的时候,医生会建议高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有家族性心脑血管病等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是因为这些危险因素,会增加血管中斑块出现的几率。而颈部动脉位于体表便于检查,可以很好的反映患者全身整体的血管状态。
一、血管上的斑块是什么
我们常说的血管中长了“斑块”,实际上说的就是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的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当人体血脂代谢异常时,血液脂质中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过高,胆固醇就会进入到血管内膜下沉积。而随着胆固醇进入血管内膜的还有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了胆固醇之后就会坏死在血管内膜中。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血管内膜中的胆固醇与坏死的细胞越来越多,就会形成斑块。
二、血管中斑块的危害
如果血管中出现了斑块,就意味着血管壁已经有了损伤,而其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斑块增长带来的血管狭窄或堵塞,更危险的是斑块表面粗糙,还容易破溃,容易聚集血小板形成血栓。斑块也有可能脱落,随着血流运行到远端血管形成栓子,从而造成血管栓塞。血管斑块后果比较严重的就会导致脑梗死与心肌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血管斑块还会对血管内膜产生炎症反应,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的增生,而当血管平滑肌增生多了,血管壁就会加厚,弹性就会降低,血管就会变“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管硬化。硬化的血管输送血流的能力会降低,根据发生硬化的血管生理位置不同而导致心、脑、下肢等部位供血不足的症状。
三、斑块可以消除么
当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后,以目前的医学手段很难消除。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以小幅度的逆转动脉硬化的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当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2.0mmol/L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就会停止,当LDL-C降到1.8mmol/L时,动脉粥样硬化就会逆转。所以现在建议已经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要把LDL-C降到1.8mmol/L以下,而没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但是高危心血管病的患者要把LDL-C降到2.0mmol/L以下。
四、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方法
1、生活干预:要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要少吃动物内脏、脂肪、糖类的食物。平时要坚持运动,高龄者可以选择自己可以体力可以承受的温和运动,如散步、做操、打拳等。
2、药物治疗:常用的调脂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加速血中LDL-C的分解代谢,并能稳定血管内膜,预防斑块破裂。还有苯氧芳酸(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ω-3脂肪酸制剂等。但具体的用药选择要由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大家不要自己盲目服药。
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