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脑出血。数据显示,每年有近万人因脑溢血离世。尤其是夏天,气温升高,心脑血管的压力增大,患脑溢血的风险提高。
夏天,不想脑溢血,牢记“饭后3不做,睡前2不宜”,指的是什么?
饭后3不做1、饭后不洗澡
很多人习惯在饭后洗洗澡,然后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但是建议在饭后半小时-1小时后,在去洗澡。饭后身体的血液都集中在胃脏内,消化吸收食物,其他组织脏器的血流量相对减少,此时洗澡,造成血液流速加剧,从而刺激血管壁,诱发脑溢血等疾病。
2、饭后不抽烟
老烟民们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过神仙”。而饭后吸烟对身体的损伤加倍,此时人体的胃脏正处于活跃的状态,身体的消化吸收的功能加强。饭后吸烟,会增加烟中有毒物质的吸收,烟中的尼古丁会破坏血管壁,使血管收缩异常,容易又诱发冠心病,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饭后不生气
临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与人体的情绪有直接的关系。人在生气,愤怒的时候,会增加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血压骤然的升高,增加血管的压力,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引起脑溢血,脑梗的发生。
睡前2不宜1、睡前不宜喝酒
不少人都喜欢在睡前喝酒,或是喝完酒直接睡觉。研究发现,喝完酒直接睡觉的,引起脑梗,心梗等危险的几率翻倍、
喝酒会刺激血管,引起心脏的跳动加快,人在失眠的时候,身体的代谢减慢,血液的流动速度下降,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血栓等,增加脑溢血的发病几率。
2、睡前不宜玩手机
晚上是睡觉的最佳的时间,人体是有自己的生物钟,当睡前玩手时,会引起大脑中枢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不仅会导致失眠,也会使血管的生理功能异常,血流的速度减慢,促进动脉硬化,诱发脑溢血,心梗,猝死的危险。
预防脑溢血,牢记“四个一点”!
1、药物准一点
一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等听从医生的指导,按时用药。高血压等疾病是导致脑溢血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人担药物的副作用,自行的停药,导致血压,血糖的波动,反而增加疾病的危险。尤其是夏天,气温高血管会扩张,血压自然的会下降一点,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药物。
2、运动多一点
运动,加速身体的代谢,促进血液的循环,减少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有利于降血压,提升心脏的动力,预防脑溢血的发生。可以做血管操:每晚睡前用冷热水交替淋浴,热水温度为40℃℃,冷水温度为16℃,交替5—10次,每次持续2—3分钟,最后以热水浴结束。
3、心情好一点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临床上,因为不良情绪导致心梗,脑梗的患者比比皆是。人在生气,紧张,抑郁,发火的时候,体内分泌大量有害的物质和激素,使人体的血压升高,心脏的压力增加。在不合理的控制下,血管变薄,一定的刺激,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
4、睡眠多一点
经常熬夜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是不熬夜的人5倍以上。研究表明,不充足的睡眠会导致血管的内皮功能受损,血管会慢慢受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一旦血管损伤,动脉硬化,就离心梗,脑梗,脑溢血不远了。偶尔熬夜身体是可自我修复的,但是长期的熬夜使免疫力下降,对健康的危害增大。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