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管控血脂,有些人觉得那是老了之后才需要注意的事儿,然而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刊登的一项研究却给了人们一个提醒。
该项联合研究对来自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19个国家近40万人的胆固醇水平、性别、年龄、吸烟及血压状况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参试者平均年龄51岁,随访时间平均在13.5年。
结果发现,如果能在早期管好胆固醇水平,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专家解析新研究,指出血脂管理的关键年龄,并介绍预防高血脂的方法。
45岁前,血脂干预的关键期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其中,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临床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为“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会代谢为LDL);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被称为“坏胆固醇”。
上述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年轻人的影响最大。以年龄小于45岁的女性和男性为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若超过5.7毫摩尔/升(mmol/l),75岁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会增加3.3倍和3.6倍;当他们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50%,75岁时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明显降低。
专家说,这项研究提醒我们,45岁以下人群的血脂水平与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因此大家应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