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血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但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视网膜炎以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
这是因为当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时,血液流速减慢,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特别是过多的红细胞的老化、硬化,发生红细胞集聚,加重血稠而发生凝血,出现血液凝集块、造成血管栓塞,从而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有人对此形象地比喻说:就像在狭窄的马路上,拥挤着过多的破旧的汽车,随时都可抛锚、堵车,以至于发生运输不畅。
血液黏稠的诱因
1、高脂血症
血液黏稠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因为高脂血症容易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一旦这两种物质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血液黏稠的情况。
2、饮食过于油腻
如果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个人饮食,过度摄入油腻、高脂肪食物,也会导致血液黏稠。为了自身健康,要注意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不能过多,否则的话就会诱发疾病,危害健康。
3、缺乏运动
长期不运动的人也会出现血液黏稠,主要是因为不运动容易导致局部血管堵塞,一旦血管受阻就会增加血液黏度,出现浓稠的情况。
4、喝水过少
有些人血液黏稠可能与饮水过少有关,因为饮水量不足容易导致血液水分不足,长期下去可能就会出现血液浓稠的情况。
5、过量抽烟饮酒
过量抽烟、饮酒也会导致患者血液黏稠,主要是因为烟酒中有害物质较多,一旦过量食用就会导致血液中有害物质不断增加。长期下去就会诱发疾病,出现血液浓稠的情况。
血液过于黏稠的人,身体往往或出现4个现象,建议了解
1、经常感觉疲劳
血液变得黏稠,人体机能就会供血不足,就会让人们出现特别疲劳的情况。
哪怕睡眠已经非常充足了,工作和生活也不是特别劳累,人们也依旧会感觉乏力异常,想睡觉。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得警惕是血液黏稠导致的,要抓紧时间解决。
2、看东西模糊
人在早上起床以后血液是最为黏稠的,这个时候人们经常会出现看东西模糊的症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是因为血液黏稠,视网膜和视觉神经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
3、身体肥胖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4、容易胸闷
血液太过黏稠,心脏可能会功能受损。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提供能够保持心脏健康,心脏可以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全身循环。
而在血液黏稠如粥时心脏缺乏血液提供或者血液供应的速度缓慢,有可能会降低其功能,主要的表现就是胸闷乏力,在睡觉过程中可能这种现象会比较明显。
出现这种特殊的心脏不良反应还需高度重视,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血液黏稠度来维持身体健康。
如何缓解血液黏稠的症状?
要想改善血液黏稠的症状,首先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同时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还要针对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高血脂引起的血黏稠,可以给予适当的放血疗法,同时也可以服用羟基脲,或者应用干扰素来降低红细胞的数量。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