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临床上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季节”,血管对温度变化过于敏感,在户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尤以脑梗最为常见。
我们所说的脑梗死,临床的全称是缺血性脑卒,是以病人动脉硬化为基础的。如果大脑动脉过于狭窄,并有血栓形成,脑梗死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病人。轻微的病人,可出现各种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并留下后遗症,严重的病人还可因脑梗突然丧命!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冬天这么“魔鬼”,到底要怎么度过这多事的冬天?
1、控制原发病
脑卒的出现,如上面所述,一般是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除了身体自然衰老外,还有各种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一旦血压控制不稳、血管痉挛,就会导致动脉斑块脱落、血栓形成、脑梗突发。所以,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时刻注意身体变化;
2、注意温差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血管会变得非常强烈,血管就会变得松弛扩张,而一旦温度下降,刺激体表皮肤,血管就会迅速收缩。冬天有部分脑梗的人,正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突然发病。
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在外出时,应注意增加衣物,返回家中后身体逐渐回暖,除去多余的衣物,避免乍冷乍热;
3、睡眠问题
秋季和冬季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白天时间明显缩短,夜间时间延长。如果这些改变不能适应,没有调节睡眠,就有可能引起血压不稳定,动脉痉挛。
所以这个季节要预防心脑血管病,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科学上建议成人每天至少睡5-8小时。与此同时,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在起床时,应该慢慢地慢慢起来活动,避免突然起床引起血压波动。可先活动四肢,慢慢坐下,待3-5分钟后开始下地活动;
4、饮食和锻炼
不管是哪个季节,保持清淡、均衡的饮食是非常必要的,大家应该尽量少吃高盐、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而应该多吃蔬果、含蛋白质食物、粗细食物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心血管相关疾病有关的疾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氧锻炼,比如散步、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不过,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应该尽量避免早上6-8点的血压高峰,等太阳出来后,天气转好后再出门。
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有时候,脑梗死还防不胜防,情绪的异常波动,都有可能引起脑梗的突发。所以,大家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如果突然出现面瘫、偏瘫、失语等症状,要积极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