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通讯员尹士平
近些年来,从健康圈到美容圈,人们谈“糖”色变,认为摄入糖类除了增加患肥胖与各种疾病的风险外,还会使皮肤衰老、容颜暗淡。爱美人士纷纷开始了艰辛的“抗糖”之旅,切断所有含糖食物的摄入,甚至长期服用市面上大火的抗糖产品。那么,摄入过多糖类会给我们的皮肤带来怎样的影响?拒绝吃糖、服用抗糖产品是否能抗衰护肤呢?
糖化反应对人体是一把“双刃剑”
“糖类和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反应,会生成棕色/黑色的大分子产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化反应。”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公室张语介绍,这种反应最早在高温烹饪食物的过程中被发现,也被称作“美拉德反应”。食物烹饪过程中适当的糖化反应带给我们美味的烹调口味,但在我们身体中,糖化反应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张语介绍,不同于烹饪食物的高温,在人体标准温度37℃时,糖化反应就会在体内温和地发生。人体内的糖化反应又可分为有意的糖化反应和无益的糖化反应。
其中,有益的糖化反应称为“酶促糖化反应”,指在酶的作用下,糖类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糖蛋白,发挥免疫作用。但是,过量的糖份会不经过酶的作用,直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糖基化终产物(AGEs),这类对人体无益的糖化反应,叫“非酶糖基化反应”。
“人体像一部大型机器,在酶指导下完成反应,会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但不经酶指导的糖化则像瞎拼瞎凑乱生产,生成一堆干扰物影响机体正常运转。”张语形象地举例说道。
研究表示,AGEs不断累积,除了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外,还会加速皮肤的衰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通常来说,年轻健康的皮肤是通过真皮层中的胶原蛋白以及弹性蛋白来进行支撑和填充的,当这两类蛋白被糖化后,便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使皮肤弹性张力下降、充盈度减少,造成皮肤的松弛以及皱纹。”张语解释说。
正因如此,许多护肤达人开始戒掉所有甜味食物,甚至以“碳水化合物也会分解变成糖”为由不吃主食,不少商家也借机推出抗糖饮、抗糖丸等。
抗糖产品的功效缺乏证据支持
“虽然糖化在人体中确实存在,但过度抗糖,真的没必要。”张语表示,作为人体三大供能物质之一,糖类对于人体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人体细胞的构成、日常能量的供给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糖类。当机体缺糖时,可能会情绪低落、反应变慢,严重者会出现心悸、休克、晕厥等症状。因为抗糖带来这些不良后果,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同时,糖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我们不摄入含糖物质,机体也会进行糖化反应。以防万一,机体平时会储存糖当做能量库,作为‘战备军’。”张语说,糖可以在机体内被制造出来,当体内葡萄糖不够用时,我们的肝脏会利用甘油、氨基酸等物质来合成葡萄糖。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要生命活动还在继续,糖化反应就会存在。
另外,张语表示,我们人体具有AGEs代谢机制,AGEs可以通过人体正常代谢一部分,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人群,无需特意去对抗糖化。“只有老人和糖尿病患者等代谢能力降低的群体,才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借助药物的辅助来阻挡AGEs对机体的损害。”
值得提醒的是,抗糖产品的功效尚缺乏证据支持。张语表示:“目前市面上号称能够预防糖化并去除AGEs的抗糖内服品,其成分大多只有抗氧化的作用。目前研究的可能具有抑制糖化作用的化合物有牛磺酸、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苯磷硫胺等,在所谓的抗糖内服产品中均未添加。”
减少糖摄入量有益于身体健康
不吃糖不行,服用抗糖产品又没用,那我们就没有办法防止糖化反应影响我们的皮肤吗?张语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对付糖化、延缓衰老。
“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很重要,日常外出涂抹防晒霜或者戴帽子,预防光老化。”张语表示,皮肤衰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老化,二是光老化。自然老化不可逆,而光老化占了80%的比重。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激发皮肤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产生AGEs,造成肌肤氧化损伤。
同时,张语也提醒,虽然没必要过度抗糖,但是少摄入糖是正确的做法。“这里说的是游离糖,常见于糕点、糖果、含糖饮料中。世卫组织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50g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25g以下。”
日常生活中,为了提升血糖调节能力、将糖化反应的损害降低,可以用蔬果、酸奶、蜂蜜等富含天然糖类的食品,来替代人工精制糖,并尝试将主食换成粗粮,减少烘烤、煎炸类食物的摄入。同时,结合适当的有氧运动也可提高机体代谢能力,及时将AGEs排出体外,降低糖化反应对人体的危害。
总之,抗糖不如控糖。一昧的断糖甚至碳水化合物、服用抗糖产品,不仅会让身体吃不消,钱包也吃了空。控糖也不是爱美人士的专利,过量的糖分除了造成皮肤损伤之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慢性病、退化性疾病的发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