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些疾病的统称,是威胁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着“三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每年全世界约有万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各类死因的榜首。其中包括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人体内,血管就像是无数个管道,其中流淌的不仅是血液,还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但是到了45岁之后,人体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体内的器官、血管等都会逐渐出现衰老,慢慢地,一些血管疾病发病率也会有所升高。因此,45岁后,如何保护血管成为养生一个不可逾越的话题。
01你的哪些习惯可能一直在损伤血管?
熬夜加班、久坐不动可能让血液更粘稠
有调查显示,每年约有万人因为久坐不动而诱发疾病。因为在坐着的姿势下,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比较缓慢,无法为下肢等多个部位提供血液和氧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静脉曲张、血液粘稠等问题。而且也有研究发现,久坐2个小时就能让小腿出现血液粘稠的风险增加17%。
抽烟喝酒的习惯会直接损伤血管
香烟和酒精是世卫组织明文指出的致癌物,也是会直接伤害血管的物质。在常年喜欢抽烟、喝酒的人身上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数倍,也会不断的增加血管受到的伤害。而且就算是被动的吸入二手烟、三手烟也会让血管内皮受伤,增加血管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高脂高热量、高盐饮食会给血管带来潜在危险
单单考虑因为高血脂、高血压等给血管带来的伤害,就已经可能让45岁以后人群体内的血管承受较大的损伤,再看这些食物,如果经常进食,也会导致血管壁的弹性变差,诱发血液粘稠等问题,对血管健康造成影响。
当然,生理上的血管逐渐衰老,血管壁弹性减弱等也是在45岁人群身上,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只是这一点,人们很难通过自己的行为来避免发生。如果说你能找到这些可能引发血管受损的因素,那么也能从中掌握保护血管的一些方法。
02不论男女,4个生活习惯或能帮你保护血管,预防疾病产生
一、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三高问题
对血管来说,损伤比较大的包括中老年人体内固有的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可能在长时间患病的影响下,导致体内的血管壁承受过多的损伤,面临更高的出现动脉硬化、斑块等风险。
而人们在45岁之后,能够积极且有效的稳定三高问题,对预防血管病变也有帮助。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嘱下积极治疗,否则很可能引发脑梗、脑卒中等问题。
二、尽早戒烟、戒酒
人们抽烟史、喝酒史越久,对身体内的血管损伤越大。很多人在45岁之后,觉得自己戒不掉了,少喝点或者少抽点也没事儿。但事实上,戒烟、戒酒才是唯一能够减少身体损伤的方法。电子烟、茶烟、少量饮酒等都是自欺欺人,更有甚者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伤害,对保养血管不利。
三、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拒绝乱吃药
这第三点,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很简单。但到了中老年时期,为了长寿、稳定病情,人们会购买保健品,中药养生,或者因为长时间的吃药觉得自己也是半个医生了,也可能自行调整药物,但这些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对治疗固有疾病的患者而言,开具的药方以及药量需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切忌停药、减药。
养生误区:在夏季,温度比较高,很多人觉得血压稳定了,就自行减药。
但你知道吗?夜间高血压也是血管的一大威胁。有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夜间高血压在睡梦中发病,引发猝死、脑梗等问题。
特别提醒一些正在通过药物稳定病情,保养身体的人群,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在严格遵照医嘱服药的同时,定期体检血压、血脂、血糖等,包括血管等问题,也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采取治疗。
四、睡眠习惯规律,不熬夜
根据人体所需,到了45岁之后,很多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等问题,女性更容易因为体内的雌激素波动而出现盗汗、潮热等情况。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也会导致体内的血管痉挛、影响血液循环。
建议人们在每晚11点前入睡,并且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长,或者在中午适当的休息半小时或者1小时,能够弥补夜间睡眠不足的问题,帮助恢复精力。
03到了45岁后,还能保持以下几种指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血管比较健康
血压:当人体内的血压处于/90以上时,可能被诊断为高血压。正常的血压范围应该是/80以内。
血糖:按照成年人的血糖标准来看,空腹状态下为6.1-3.6之间为正常,餐后血糖低于7.8比较合理。
血脂:这里包括2个大项。总胆固醇指标为2.8-5.17之间算是合理。第二个参考指标是甘油三酯水平,在0.56-1.7之间比较正常。当胆固醇高出5.17或甘油三酯超出2.3都可能被诊断为高脂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也是会增加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因素。
在45岁之后,除了应该将这4个习惯放在心上,还应该通过定期的体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