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晶报扶不扶或许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话题
TUhjnbcbe - 2020/7/13 10:33:00

晶报:“扶不扶”或许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话题


就扶不扶的话题,应急机制缺失和应急能力不足,恐怕比集体冷漠更具说服力。而若联系到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固然有扶不扶的冷漠,但也不缺少关爱和救助的温暖


深圳一名女白领在地铁猝死一事将扶不扶的话题再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在前天,又有一名病人在深圳路上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症状,但这一次事情的结局却有所不同。


3月5日下午,41岁的金晓斌刚在外头办完事准备回公司,从龙岗布吉开车往梅林方向去,在距离南坪检查站200米附近时,突然间感觉呼吸不上来。金晓斌先是给朋友和120打电话,而后涉险在路边拦车,正当他绝望之际,一辆本田SUV停在了他的面前,车上一男一女开车窗简单地问了一下他的情况,便一路狂奔将其送到医院,最后连姓名和联系方式都没留下便离开了。金晓斌说,要是没有遇到他们,我就得死在路上了。他希望能通过晶报找到好心人,他觉得好人不能被埋没。


一段时间以来,扶不扶的问题让人如鲠在喉。诸如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之类的报道屡见报端,让人们喟叹人心不古,甚至引发一些人对于道德滑坡的忧虑。央视春晚推出扶不扶的小品,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心理预设,以至于深圳一名女白领在地铁猝死一事甫一出现,人们便很自然地将其同扶不扶所展现的冷漠相关联。


但现实果真如此残酷么?以深圳女白领猝死地铁一事为例,尽管悲剧令人痛心,但就整起事件来看,板子落在应急机制缺失和应急能力不足上,恐怕比集体冷漠更具说服力。而若联系到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固然有扶不扶的冷漠,但也不缺少关爱和救助的温暖。


前不久,一辆由罗湖开往机场方向的列车行驶到高新站时,一名挤在人群里的女子突然身子一软,瘫倒在列车地板上。该女子是单身一人,她突然倒地,把车上的乘客都吓了一大跳。见她身边没有朋友与家属,很多乘客都自发围上去,将该女子扶起来,靠女子最近座位上的乘客迅速站起来,腾出位置让她坐下。同时,几个年轻人将摔落的物品捡起来放在她包里,把手机交到她手上。见其脸色苍白、浑身无力、表情痛苦,旁边座位上的几名乘客都自觉地站起来,给她让出一排座位。一位中年女士一手抬起女子的双腿,一手托着她的头,让她慢慢躺下,并帮忙整理好她的外套。当列车驶达深大站,屏蔽门刚开,一名乘客急忙跳下车,找来站台上值班的工作人员,在众人的帮助下将该女子搀扶下车。在这起事件中,人们对身处危难者的帮扶没有丝毫犹豫,并不似一些被媒体广为报道的冷漠事件那么不堪,金晓斌被救事件,亦是极好的例证。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热心人,诸如在公交上给老人让座、帮助有困难的人在深圳也会经常遇到,但与扶不扶相比,他们的冲击力显然不够,也不容易成为挑战常识、撩拨公众神经的热点,同样,对扶不扶的集中讨论也可能放大和强化了这一现象,而弱化了社会和生活温情的一面。


我们当然有必要对诸如扶不扶之中的人情冷漠抱以关注,但我们也有必要反思是否放大了扶不扶这个话题,进而形成思维定势,忽略了身边的温暖和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晶报扶不扶或许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