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保护心血管,不同年龄段各有侧重,这些小细
TUhjnbcbe - 2023/3/19 19:03:00

到了一定年纪,心血管健康状况就在走下坡路。《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从青年到中老年,心血管会跨越不同的健康状态,具体可分为3个年龄段:25-45岁:大多数人处于低风险,生活方式决定着未来风险、生活质量和医疗需求;45-65岁:开始出现亚临床疾病,心血管风险总体上为中等水平;65岁后:心血管事件开始出现,60%-80%的人有亚临床心血管病,15%发生临床事件①。应对心血管健康状况变化进程,各个年龄段各有侧重,这些小细节要知道!

25岁-45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1.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建议每周最少有分钟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骑车、游泳等;另外,每周可以抽出2天做下抗阻运动,如卷腹、俯卧撑、深蹲、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运动。在一篇《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的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4-12周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血脂、血压,其中12周的干预效果最佳,而24周的干预指标显著性更强②。2.饮食上避免“三高”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是心血管健康的“杀手”。建议饮食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试试“东方膳食模式”,简单总结为③:(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3)推荐豆制品;(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3.保证6-8小时睡眠时长《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指出,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8%和15%④。建议成年人保证6-8小时睡眠,最好每晚23点前入睡,以晨起感觉舒适为宜。4.不吸烟尽量不饮酒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越早戒烟越好。

45岁-65岁:重视体检,积极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对身体健康的监测非常必要,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将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多机会。1.40岁后,重视心血管相关体检一般来说,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明显的老化,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比如,测量血压,抽血检查了解血脂、血糖,做心电图、冠脉CT等。⑤

2.遵医嘱治疗,2款原研药降价助力管理如发现疾病,要积极遵医嘱治疗。一般大部分的高血压、冠心病等都需要长期用药。冠心病患者坚持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类降压药等。作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经典常用药,赛诺菲原研氯吡格雷(波立维)用于心梗、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性疾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原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赛诺菲原研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原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安博诺)已纳入北京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名单。两款药均降价70%左右,可医保报销,为北京心血管患者带来更优质、惠民的安全高效原研药物。目前,这两款药物在陕西、重庆也进入了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名单。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指出,“药品集中采购为群众带来了切实的实惠,让病人可以买得起、买得到高质量药物。此次原研氯吡格雷和原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中选,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保障,在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同时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与安全性,将有力助推疾病管理。”

65岁后:更要注意避免意外发生65岁后,不少人体检会查出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有些人已确诊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等,一直在遵医嘱治疗。除了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外,这时候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要防止意外发生。1.

1
查看完整版本: 保护心血管,不同年龄段各有侧重,这些小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