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
日前,青岛一名70岁女性因突然左下肢发凉、麻木伴疼痛由社医院就诊。经检查和医生判断,该患者为“重度下肢动脉缺血”,医院为他实施了微创手术,开通病变血管,恢复“生命管道”,成功挽救了濒临坏死肢体,目前患者已经痊愈出院。
日前,70岁的王女士因“左下肢发凉、麻木伴疼痛”医院就诊,首诊医生吕志祥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4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脚小腿及足发凉麻木、疼痛,活动受限,影响休息睡眠,在家自行“热敷”医院行“针灸”等措施,症状未能缓解,由社医院血管外科门诊。经查体及血管彩超检查初诊为“左下肢血管闭塞并血栓形成”,后经科主任徐兆训进一步诊察,判断该患者为“重度缺血”,合并“神经受损”,需要急诊手术开通闭塞血管。随后,经科室讨论后,决定急诊实施微创手术开通“生命管道”,以挽救患肢。在相关科室协力配合下,迅速对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治疗。
术中造影证实与术前判断相符——“左侧股、腘动脉全程闭塞伴大量血栓形成”。术中行“机械血栓清除”,有效的清除掉继发的血栓后,进一步对残余病变行“球囊扩张成型、支架置入”,一个半小时候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原闭塞的股腘动脉完全恢复,患者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即缓解。术后第1天患者即下床活动,对效果十分满意。患者目前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徐兆训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下肢动脉性疾病,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出现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下肢血流供应不足而引起下肢缺血性的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发凉、畏寒等轻微不适,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表现为患肢间歇性疲劳、酸痛,间歇时间较固定,进一步加重可出现静息痛,即患者休息时也存在肢体疼痛,易发生于平卧及夜间休息,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秋冬季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发季节,很多患者多以“腰腿痛”对待,容易被误诊。本例患者早期有症状未予及时诊治,此次急性发病就是因为并发了大量血栓,导致肢体重度缺血,极易导致肢体瘫痪、甚至截肢,幸亏及时手术,挽救了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