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33岁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忍不住发脾气,一顿“急风骤雨”后,出现言语不清、右手不听使唤,就医后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哈尔滨27岁的女研究生在上厕所时突然感觉头晕,随后感觉身体不受控,不慎摔倒,后来竟然右半边身发麻,无法动弹,就医后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中风)的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70%。在我国,脑卒中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22.8%,发病率正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加(年数据)。
什么因素容易导致脑梗?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切勿过量服用降压药,服药一定要遵医嘱,否则过度服用降压药,引发过度降压,也会导致脑卒中。
2、肥胖
就在前2天,小圈在急诊室里遇到了一位50来岁、身形肥胖的脑卒中女患者,母女俩喝完早茶,然后母亲就突发脑梗了。研究发现,肥胖和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2个主要原因。
3、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尤其是冬春季节交替,冷空气刺激,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增大了血液的粘稠度和浓度,容易诱发脑梗。
4、情绪不稳定
“情志失调”容易引发脑梗,特别是经常处于暴怒和抑郁状态下的人,不良情绪下,人的脑血管收缩,进而诱发脑梗。如果那位33岁的南京妈妈,不“事必躬亲”,把孩子交给辅导班辅导,结果或不致于此。
脑梗的先兆是什么?
像南京那位妈妈就是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此外还有突发性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等,也有人归纳为“2硬”:动脉硬化及舌头发硬。通过以下测试更能有效判断:
1、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2、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3、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如双臂平举10秒钟,一只手臂无法维持。
如出现上述任一症状,都应及时就医。
静脉溶栓:争分夺秒拯救大脑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
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科主任彭道勇介绍,“静脉溶栓”是国际上公认的对于急性脑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前提条件是,从发病到用药不得超过4个半小时。
现实情况是,只有约20%的患者能在发病3小时内到达急诊室,12.6%的患者适合溶栓,只有2.4%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而在美国,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可以达到7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不了解,出现肢体麻木及言语不清症状后只寄希望于安宫牛黄丸等“家庭常备药”而错过了宝贵的溶栓时间。
小圈提醒:预防脑卒中的重中之重是控制血压,减少钠的摄入,多吃蔬果,戒烟戒酒,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