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预防斑块脱落尘绍华 [复制链接]

1#

动脉硬化这词,用得非常好,从词面意思就能形象地感觉到血管就像塑料水管一样,经历一定岁月后,最终硬化而失去弹性、导致脆性增加,有些水管里面还长有污垢、青苔,使得管道内变得狭窄、水流变小。这跟动脉硬化有相似,所以有人形容斑块就像这些“污垢”或“青苔”,其实是不一样的。

正确认识斑块

一、为什么“动脉粥样硬化跟斑块”常连在一起说?

动脉粥样硬化时,在血管内膜,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这些积聚物就产生了斑块。之所以称为粥样,是因为斑块中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之故。常说的粥样斑块,其实也称为粥瘤。

二、预防斑块,其实就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除开年龄、遗传这些不可控因素外,促进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超重和肥胖、不均衡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社会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干预、改善,也就是预防斑块的办法。

有些斑块不易脱落,有些容易脱落

如上图所示,斑块外面有一层内膜“保护”着,这层膜的厚薄跟斑块是否易脱落相关,这就有稳定型斑块跟不稳定型斑块。

一、稳定型斑块

纤维帽较厚而脂质池较小的斑块,这种叫稳定型斑块,不易脱落。

但是,不脱落的斑块,同样可以引起病变:

①狭窄

斑块的增大可使血管腔狭窄,引起所供应区域的血量减少,致相应器官发生缺血性病变。就像颈动脉斑块常可引起脑部缺血症状,如头晕、黑矇。

②动脉瘤

斑块底部的中膜平滑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压的压力下,该处血管壁向外扩张,形成动脉瘤。就像汽车轮胎鼓包一样。

动脉瘤是相对薄弱的,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容易破裂出血,常表现为大出血,例如常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

二、不稳定型斑块

纤维帽较薄,脂质池较大的斑块,叫不稳定型斑块,易于破裂。

斑块破裂

当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后,里面的粥样物可流出来,脱落的粥样物在血流中可形成血栓子,栓子可随血液任意流动,有堵塞其他地方血管可能。另外,破裂后留下的溃疡面,由于胶原暴露,可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堵塞血管引起梗死。

其实血栓的形成是一种生理性止血反应,属于自身保护机制。例如:我们的皮肤损伤或者打针,会有出血,为什么出血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止血呢,而不是血流不止?因为生理性止血,当血管受损,身体迅速发生反应:在受损处形成止血栓,堵住受损处避免血液的流失。同理,出血发生在血管里面,血栓同样在血管里形成。

如何预防斑块破裂

预防斑块破裂,就是稳定斑块。

举个例子:心梗如何发生?

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从而使管腔闭塞。

其常见引起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诱因如下:

①应激

早上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身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导致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②血黏稠度增高

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③心脏负荷

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致心脏负荷明显加重。

④其他因素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排血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概括起来,可以看到血管过度舒张、血液黏稠度过高、血压波动等都可促进斑块破裂,但这些因素只是促进斑块破裂,真正的病因在于斑块本身。

所以,预防斑块破裂,除了避开诱因,还需要同时配合文中所说的危险因素的防治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生成。对于药物的选择,调血脂治疗中的他汀类药物,远期有抗炎症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