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5年,周恩来签署机密文件做第12次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忌口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54235.html

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使他对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巨人有了直观的印象,并得出一个形象的结论: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但是,他与毛泽东会谈时,也已经感觉毛泽东老了:毛泽东的行动当时已很困难了。他不再是体魄健壮的人了。

相反,他以为周恩来很健康:他的精力是惊人的。73岁的周恩来却始终反应敏捷、态度强硬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尼克松只知道事情的一面:的确,人们极少见到周恩来有神情疲惫的时候,人们无不钦佩他过人的精力。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周恩来的身体早已很不健康了。

年,周恩来就被查出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每当工作紧张或过度劳累后就发作心绞痛,并有心律不齐、心律过速等症状。

从那时起,他每天吸氧,每日服药四次,他的衣兜里始终装有硝酸甘油的小药瓶,直至年因癌症病重住院为止。

当周恩来工作实在太疲劳时,他习惯往太阳穴上擦点清凉油。偶尔也可能点支香烟,刺激一下疲劳至极的神经。

从黄埔军校时起,周恩来过度疲劳时,会流鼻血不止,有时用棉花球都塞不住。这时候,一定要让他在沙发上靠一靠,用凉水浸过的毛巾覆盖在他的前额上。

待鼻血稍停,他马上又去工作。为此,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造过一次反”,要他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周恩来“诚恳接受”,却依然如故。

也是在年,周恩来的常规尿检发现四个红血球。病魔的影子开始紧紧跟随周恩来。

年1月13日,天色还没亮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周恩来,总算躺下了。不知过了多久,保健医生张佐良被变了脸色的警卫秘书叫醒。

张医生起来一看,秘书手中端着的尿壶里全是红的!

可周恩来朝他直摆手,叫他什么也不要说。

大家只有求叶帅向中央报告,赶紧采取措施。当医生泣不成声地向叶剑英讲述这一切,叶帅也半晌无言。

最后他安慰医生:“别着急,你们别着急。我想办法报告主席,向主席说明情况。”

“叶帅,您一定要说明这一点:膀胱癌不同其他癌,不是不治之症。治疗得早是可以根治的,是有救的……叶帅,您一定要这么说啊,总理是有救的。”

几天后,叶剑英拿着装有周恩来血尿的试管,面见重病中的毛泽东。第二天,中央就批准了专家们的医疗报告。

3月9日,周恩来终于走出西花厅,来到玉泉山接受检查。为了对外保密,专家们在玉泉山布置了一个临时治疗室。

吴阶平主任专心致志地做着手术,他用电烧手术器械烧掉了病灶,只有几秒钟,血也止住了。

医生们欢欣鼓舞,连忙把手术成功的消息报告给守在门外的领导,同时也将手术情况报告毛泽东。

不到半小时,毛泽东住处打来“主席的原话:医生们做得好!感谢他们!”

周恩来在玉泉山只休养了两个星期。一回到工作岗位,正常的治疗常常因公中断。

到了10月下旬,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人谈话,中间去了趟厕所,医生进去一看,脑子嗡地一声:又是血尿!

这次出血比哪一次量都大,而且血淤成块,结成尿潴留。病人这时痛苦万分。

每到周恩来会见完外宾或是开完会,他就要承受这种痛苦。有时膀胱肿胀得实在难受,他就倒在会见厅的沙发上翻滚,希望能把血块晃动开。

到年初,周恩来的病情明显恶化,恶性肿瘤发展很快,每天出血量都在毫升左右,最多时达多毫升。

由于失血过多,他常感到头晕,身体无力,腹部异常疼痛。1月2日,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大将病逝,他来向遗体告别。

走出太平间时,他仍沉浸在悲痛之中,只顾低头走路。一名战士从侧面拽了下他的左臂,想取下黑纱。

周恩来猝不及防,也是浑身无力,一个赳趄险些跌倒。他站定后愣了一下,弄清战士的意图后,反而歉意地说:“哦,对不起,我忘记放回来了。”

周恩来走后,其他工作人员都埋怨那名负责收黑纱的战士不懂事,差点把周总理拽倒,那战士委屈地说:“我没使多大劲儿。”

工作人员纷纷议论:“总理老多了。……也瘦了,脸上的老人斑特别明显……..”

老人们的暮秋来到了。窗外已经刮起了寒风。

年的6月1日,周恩来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居住了25年的西花厅,住进了解放军医院,又做了一次手术。

手术后,周恩来刚能下地,就问起身边的医护人员:“你们说实话,我还能坚持多久?”

医护人员一怔,马上竭力绽出笑容,想用几句轻松的安慰话搪塞过去。

周恩来抬眼望着天空,惨然一笑。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他还挂念着毛泽东的健康。8月,他听说下榻在武汉东湖宾馆的毛泽东查出是“老年性白内障”,就托人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副花镜带给毛泽东,并给毛泽东身旁的张玉凤写了封信,说:“这副眼镜是我戴了多年,较为合适的一副。送给主席试戴,如果不合适,告诉我,给主席重配。”

年1月13日,瘦削、憔悴、面色苍老的周恩来身穿已经过于宽松的灰制服,最后一次走上四届人大主席台讲话。

报告很长,到他讲完时,已经累得双手颤抖,但他依然挺直地离开讲台。那天晚上,他的小便几乎都是血。

3月20日,他将自己的病情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相比之下,毛泽东没有像癌症那样迅速导致人死亡的疾病,肺心病不发作的时候尚可。

只是视力锐减,使他不能看东西,这对手不释卷的他来说,简直如同盲人。

现在读书,其实是听书,文件、书信多由张玉凤给他念。过去亲自动手起草讲话稿、批阅文件的习惯从此改变,开始由秘书按照他的意见在文件上画圈或签署指示。

白内障手术,一般要等其成熟了才能动手术。为了解除毛泽东的痛苦,根据毛泽东的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给毛泽东做白内障针拨术,手术后两至三个月配眼镜矫正视力。

这份报告经周恩来、邓小平、汪东兴等医疗组领导审批后,又征求毛泽东本人的意见,得以获准。

对于眼科大夫来说,“白内障针拨手术”是个很小的手术,只需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可现在要做手术的不是一般病人,而是亿万人敬仰的伟大领袖,任何一个医生的手术刀也会感到沉重。

有这样的背景,虽然领导一再鼓励主刀大夫唐由之不要紧张,可他能不紧张吗?

毛泽东非同一般病人,还在于他极强的主观意志。他不愿干的事是谁也劝不住的。

尤其对医生,毛泽东有许多奇特的想法,比如不信中医中药,不喜欢各种检查,小病总要抗一抗,实在抗不住,就全部交给医生,他本人再也不管了,不懂医的更插不得嘴。

这便使得给毛泽东治病成了一件难事,更别说动手术了。

准备手术那天,好在毛泽东休息得很好。当张玉凤把要做手术的事一说,毛泽东情绪很高,手一扬:“做!”

毛泽东的那个姿态简直像指挥一场大战,他很久没有指挥什么“战斗”了,也很久没有这样的好心情了。

手术室设在毛泽东的卧室与客厅之间的房中,经过严格的消毒,已搬进了无影灯等医疗器械。

接到毛泽东准备做手术的通知后,负责毛泽东医疗组工作的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立即赶到“游泳池”。

张玉凤见到周恩来,有些惊讶,关切地问:“总理,您有病,怎么还来呢?”

周恩来笑了笑:“我的病不要紧,应该以主席的健康为重。”

毛泽东是个特殊病人,别人需要安静,而他需要“声音”,他让秘书给他放岳飞词《满江红》的唱片。

伴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铿锵唱腔,毛泽东步履蹒跚地走进临时手术室。他认出了唐医生,和他说笑了几句,手术便开始了。

不懂医的人们,不敢看刀下,只是从唐医生大口罩上方露出的两只眼睛上判断缓急。

而医生一拿起手术刀,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刀尖上。他的耳朵里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在窗外看着。

手术很顺利,仅用了八分钟便完成了。术后,毛泽东的眼睛上还蒙上一块纱布。

这块小纱布也给医生们的心里缠上了很重的负担,因为最后结果要等揭下纱布才好说。

唐由之出来后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说:“成功了,太好了!下一步一定要注意护理,不要有并发症。”

那天晚上唐由之就睡在毛泽东的外间。毛泽东睡了一小觉就醒了,唐由之随即进来。

毛泽东的耳音很灵,问:“谁来了?”

服务员说是唐大夫,毛泽东吟诗相迎:“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这是鲁迅悼念杨杏佛的诗,唐由之说不懂。毛泽东吩咐服务员拿纸和笔来,亲自把诗默写在纸上。

唐由之请求将主席的手笔留作纪念,毛泽东欣然应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毛泽东。

一星期过得像一年。七天后,医生轻轻揭掉毛泽东眼上的纱布。大家屏气注视着毛泽东的反应。只见毛泽东眨动了几下眼睛,想尽量把眼睛睁得大一些。

突然,他有些激动地指着一位工作人员的衣服,准确地说出了服装的颜色和图案。接着,他又指着墙壁说:“那是白的!”

房间里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连平时在毛泽东面前有些拘束或不爱说话的人都交头接耳,欣喜之状难于言表。

毛泽东仍平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他眼前活泼的年轻人,笑了。

年9月20日,周恩来又要进手术室,做第12次手术。

服了药,护士要扶周恩来上手术床,周恩来却说:“等一等。请你先扶我到桌边,我要签署文件。”

周恩来坐在桌边,拿起笔,手直颤,竟然对不准纸上的横格。他定定心,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半个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周恩来仍没写完。

负责手术的专家有些急了:“邓大姐,总理还在写什么?您去请他手术吧,按理吃了药后半小时就必须上手术台的。”

邓颖超让张佐良去看看。周恩来知道有人进来,解释道:“做手术前,我必须把他写完。”

一小时10分钟,周恩来终于停了下来,招呼张佐良:“佐良,我准备好了,可以送我上手术室了!”

周恩来究竟在写什么?有什么事比延长生命更重要?后来人们才知道,此事说来话长。

年2月中旬,上海《申报》、《时报》、《新闻报》等相继刊出《伍豪等脱离共党启示》。伍豪是周恩来在白区工作时的一个化名。其实,周恩来早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秘密离开上海,到达瑞金,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了。

此文见报后,当时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反击国民党的诬蔑。在陈云等同志组织下,在上海散发了《反对国民党的无耻造谣》的传单,并利用与《申报》的关系,用曲折的笔法在同月的《申报》上登出辟谣的启事。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贴出布告,郑重声明:“事实上伍豪等同志正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担任军委会的职务,不但绝对没有脱离共产党的事实,而且更不会发表那个启事里的荒谬反动的言论,这显然是屠杀工农兵而出卖中国于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党徒的造谣诬蔑。”

此事纯系伪造。周恩来对此事却极为认真。

这次动手术,周恩来自觉来日无多。所以在进手术室之前,他让秘书要来了年6月23日所作报告的记录,吃力地抬起颤抖的手,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注明:“于进入手术室,一九七五、九、二十。”

而后仰起苍老的脸,大声说道:“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

就在这次手术中,医生发现周恩来身上的癌细胞已在全身扩散。

在外地的毛泽东眼睛不能看周恩来的病情报告,他认真地听着秘书在读,还记得这是周恩来第几次动手术了。

知道周恩来的病情又加重了,他费力地一字一句地对工作人员说:“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样了。”

这一年的国庆节,周恩来再也没有力气参加了。躺在病床上,脑子却不能平静。他想把所有身后的事安排得有条不紊。

他甚至想起了严复,这是中国最早的改革者之一,生于年,死于年。严复对赫胥黎、孟德斯鸠和穆勒等人著作的出色翻译,曾激励了周这一代人。

周恩来口授给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嘱咐,要他确保严复的文件得到安全保存。

他又想起年去世的杨度。杨度早年曾是个极端保守分子,于年成为共产党和周恩来领导下的一名地下工作者。

那时他通过剧作家夏衍与周联系。杨度曾是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的朋友,由此上海的一些共产党组织才有了安全的房子,避开了在租界里巡逻的英国、法国和其他警察……

周恩来要求承认杨度是位优秀党员。他对曾经忠实地为自己工作过的潘汉年尚未恢复名誉而感到不满(潘汉年是年被恢复名誉的)。

最后一次手术后,邓颖超给他带来了毛泽东新发表的诗词《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

年1月2日凌晨5点多钟,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说:“诗词。”

值班医生猜想可能是想听毛泽东的两首词,便从周恩来枕边拿起载有这两首词的《诗刊》杂志,问是否念给他听听?周恩来点了下头。

当朗读到《鸟儿问答》最后两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时,周恩来的嘴角轻轻弯了一下,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次笑声。

有一天,当邓颖超又来看望他时,他以微弱的声音,在她的耳边说:“小超,有好多好多的事我没有告诉你,现在太晚了……”

邓颖超眼里噙着泪,喉头哽咽着:“恩来,我也有好多事一直没有告诉你…….”

1月7日,周恩来的气息十分微弱,全天处于昏迷状态,鼻子里插着氧气管。

深夜11点,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微微睁开双眼,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周恩来说完这最后几句话,又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1月8日9时57分,一颗博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