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彩虹糖翻车被指伤肾脏可致DNA改变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五彩缤纷的彩虹糖,相信是很多孩子的最爱。

网上也曾流行过很多用彩虹糖做科学实验的小视频。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个我们从小吃到大的经典糖果竟然也塌房了?

最近,#玛氏彩虹糖被指控可致DNA改变#的消息上了热搜。

有网友投诉:

玛氏彩虹糖中的二氧化钛(E)含量过高,可导致人体DNA变异,对大脑、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造成损伤,给小孩子吃不安全。

玛氏公司却说:二氧化钛的使用符合美国食品药监局的规定。

双方就对此争执不下。

那么问题来了:二氧化钛是什么?孩子们爱吃的彩虹糖真的有*吗?糖果还能买吗?

色素之争

这次彩虹糖事件中,玛氏公司和网友争议的点其实就是色素的成分——二氧化锑。

这种人工白色素的主要功能是给食物增白,减少颜料色差。

不止玛氏彩虹糖,像我们熟知的MMS巧克力豆、一些压片糖果的外衣都有添加。

除此之外,一些护肤品、牙膏等日用品,也会用到这个成分。

但争议就在于:二氧化钛是否会对人体安全的影响,目前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

虽然抛开剂量都是耍流氓,但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添加,危害显而易见。

所以一般来说,更建议大家选择天然色素而非人工色素添加的食品。

这里教大家一下辨别方法:

一般来说,天然色素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提取物来源,比如常见的有:番茄红、辣椒红、栀子*、藻蓝等。

而人工合成色素的名字大多是:“XX色及其铝色淀”的结构,比如日落*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等。名称一般都带有极强的修饰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色素很会伪装,比如我们常见的柠檬*、苋菜红、β-胡萝卜素这三个其实是人工合成色素。

成分*妈妈们要注意区别。

代糖到底靠不靠谱?

也许很多妈妈说,我不让孩子吃糖不是担心啥色素,我更担心的是白砂糖对孩子不好。

加之市场上无糖饼干、无糖饮料、无糖糖果等如火如荼。

代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抗糖新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能吃这类代糖食品吗?

一般来说,代糖也可以分为人工合成类和天然\天然再制类。

人工合成类最典型的就是糖精和阿斯巴甜,甜度分别是蔗糖的倍和倍。

也就是说只要一点就能达到白砂糖的甜度。

两者目前被认为不会增加患上任何肿瘤的风险。

但糖精不仍建议孕妇使用,因为有可能透过胎盘停留在胎儿组织中。

而阿斯巴甜除了对罕见疾病-苯丙酮尿症患者有健康威胁外,其他情况下通常都是安全的。

天然再制类代糖,包括像各类糖醇、甜菊糖、罗汉果甘等等。

以糖醇为例,热量较低,甜度又高于蔗糖,还有预防龋齿的功效。我们常吃的木糖醇口香糖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答案是:儿童可以吃代糖食品,但没有必要为了控糖而食用代糖。

因为代糖食品除了能帮助的确有控糖需求的孩子减少一些糖的摄入量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

且最近有研究表明:代糖并不会带给身体真正的吃糖满足感,身体感觉被欺骗后,反而可能会增加摄入糖类的食欲。

也就是说代糖虽不错,但对待蔗糖类,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哦。

成分表还有哪些坑?

正如上文所说,总有些隐藏危险防不胜防,也总有新概念混淆视听。

就拿摄入白砂糖这件事来说,很多人都以为蛋糕、巧克力、糖果含糖量多,要少吃。

但其实伪装成奶制品的各种调味乳、奶片,以及果汁、饮品等,其含糖量都超过你的想象。

所以,我一贯的建议都是:学会看成分表比看品牌和广告更重要。

之前我也写过关于如何查看配料表的文章。除了人工色素外,这里再重点强调两个变量: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痴呆症等患病风险。

如果你买的食物配料表上有:

氢化脂肪、人造*油、植物*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马淇淋)、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字样,就说明有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危险。

防腐剂

目前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盐等。

其中苯甲酸钠*性较强,所以不被建议使用,特别是在儿童食品中。

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我国明确禁止,所以仍有很多商家在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

所以,宝妈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优选山梨酸钾类防腐剂。

总的来说:

不管是糖果还是代糖食品,人工色素只要在标准剂量范围内还是可以食用的,重要的是控制摄入量。

家长们要学会从糖分、反式脂肪酸、防腐剂等多维度衡量食品安全问题。

我想说,要保证孩子饮食安全,除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